【編者按】水是農業的命脈、國民經濟的基礎,改善民生的支撐。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水利工作,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各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步伐。
我縣水利工程建設不僅促進了全縣城鄉防洪安全、農業產業化發展,而且有力的促進了和諧武山、生態武山、人文武山、富裕武山的建設進程。
為了全方位展示近年來我縣水利建設的豐碩成果,近日,武山縣政府網站、天水電視臺駐武山記者站、武山縣電視臺強強聯合,深入全縣水利重點工程建設現場,多角度呈現水利建設場面。本網站將從即日起推出【興水利?促民生】系列報道。
武山:建管并重保障農村20萬居民吃上放心水

圖像實時監視和信息一體化管理系統
在南部水廠的中控室,當管理人員打開系統點擊鼠標時,大屏幕上水源地、進水閘、處理車間、泵站以及遠在22公里外的溫泉鄉東梁、四門鎮西梁、楊河鄉中梁三座高位蓄水池的水位、流量等數據都實時傳輸并顯示出來水,水廠管理初步進入了信息化時代,實現了圖像實時監視和信息一體化管理。這便是武山縣在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工作中運用現代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上實現的大跨越。

南部農村飲水安全供水站站長周召定查看設備運行情況
自2013年以來,被譽為武山縣“南水北調”的南部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翻山鉆溝,將水送入家家戶戶。記者看到,在這座現代化的自來水廠,通過引水樞紐工程節流,原先略帶渾濁的溪水先進入“車間”,經絮凝、氣浮、沉淀、過濾、加氯等多道工序后提灌上山,武山縣南部7個鄉鎮的10.11萬農民坐在家中就能喝到安全水。

技術人員正在檢測水質
“三分建、七分管”,建立有效的建后管理機制是農村供水工程長效運行的關鍵。武山縣在推進農村飲水工程建設的同時,積極探索和完善建后管理機制。一是落實了農村飲水工程的管理單位和管理人員、建立了合理的水價制度和水源安全保護機制,出臺了農村供水行業管理辦法,成立用水戶協會,劃定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水源保護區和保護范圍,設置了保護網、保護墻、警示牌等保護設施,并落實專人對水源地保護區進行巡查保護。飲水工程竣工后,移交武山縣水務局農村供水總站,實行專業化管理與用水者協會參與式管理相結合的辦法加強管理;二是建立農村飲用水水質檢測中心2個,安排常規水質監測費用,配備相應的人員和設備,保證水質監測數據的準確。水質檢測站每月對已建成的16座農村自來水廠的水源水和管網末梢水進行檢測化驗。水質化驗檢測由原來每季度一次增加到現在的每月一次,化驗項目由原來的9項增加到目前26項,對水的總硬度、氟化物、砷、汞、大腸桿菌等微生物和礦物質指標進行全程監測檢驗;三是水廠全部按規范要求配備了水處理消毒設施,有效提高了水質凈化水平,確保供水水質符合規定的飲用水衛生標準。同時制定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運行管理保駕護航,確保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長受益。(周維平)

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消毒設備

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水處理車間

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水質化驗室

東順水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