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夏時節,炎熱的天氣已經初露端倪。走進武山縣山丹鎮周莊村的設施蔬菜基地,一望無際的田野里,塑料大棚像“長龍”一樣整齊排列,大棚里雖然略顯悶熱,但彎腰撥開那片片綠葉,一顆顆深綠色的西瓜散發著淡淡清香,沁人心脾,讓人垂涎欲滴。大棚里一望無際的清新綠意,一顆顆散發濃郁果香的果實象征著農民的辛勤和努力。菜農們正忙著將采摘的新鮮西瓜裝運,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素有“西瓜之鄉”美譽的山丹鎮,是遠近聞名的西瓜種植專業地,山丹周莊的西瓜以其皮薄、味甜、色澤好、口感佳的優勢,歷年來在武山縣乃至周邊各市縣農貿市場、超市占據著一席之地,在滿足城鄉居民瓜果需求的同時也不斷壯大著瓜農的錢袋子。

尤其在雙聯行動和精準扶貧脫貧工作開展以來,山丹鎮黨委、政府緊跟形勢、精讀政策、科學謀劃、細化措施,充分征求農戶意見、主動聯系幫聯單位、積極爭取幫扶項目,組建種植專業合作社,積極構建產、購、銷一體化平臺,不斷發展壯大西瓜產業,提升群眾收入,堅持以發展特色高效現代農業為抓手,大力實施品牌戰略,挖掘培育山丹鎮名優特農產品的文化歷史內涵,通過高原夏菜蔬菜博覽會等活動,進一步提升了山丹西瓜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同時為菜農補貼搭建鋼架蔬菜大棚,多次開展西瓜種植技術培訓,引進新種,特別邀請種植專家到田間地頭對菜農進行現場指導,按照市場規律引導菜農有計劃地在適當的時機種植適當的品種,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山丹鎮的西瓜成為大產業,大力帶動了扶貧產業。

山丹鎮按照“抓點擴面、提質增效”的發展思路,整合資源,將填空補齊、擴面提質作為重點,著力從園區基礎設施建設上下功夫,擴基地、提品質、增效益,把大力扶持特色優勢產業作為農民脫貧致富的主要動力,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主題,以規模化、特色化、品牌化種植為發展導向,改造升級了原有舊式蔬菜大棚,并配套安裝殺蟲燈,有效避免農藥使用,打造優質綠色蔬菜,先后硬化了周莊、車岸等蔬菜園區產業路,多次聯系組織縣、鄉農技專家,深入田間地頭,舉辦田間學校,深入細致講解蔬菜種植、管理技術。通過精心打造“萬畝國家級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等措施,全鎮蔬菜保持產銷旺季。2015年全鎮蔬菜種植面積達到22000畝,全鎮經濟收入達到1.1億元。蔬菜儼然成為了山丹鎮農民致富的“金袋子”,用蔬菜產業大力帶動了全鎮的精準扶貧脫貧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