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武山縣山丹鎮把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作為提升貧困群眾“造血”功能,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因戶實施,全力促進了蔬菜、勞務、玉器、養殖等支柱產業的快速發展,引導農民走出了一條特色產業與扶貧齊頭并進的脫貧路子。

一是優化蔬菜種植區域布局,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山丹鎮堅持把蔬菜作為戰略性主導產業,以“兩河流域、填空補齊和品種多元化”的發展思路,在渭河、山丹河流域不斷擴大種植面積,積極推廣引進優良品種,推廣先進栽培技術和滴灌滲灌等節水灌溉技術,實行無公害栽培種植和科學化田間管理,建成以周莊、車岸兩個標準化蔬菜示范園區為中心,輻射帶動周邊各村的蔬菜種植區域。2015年全鎮蔬菜種植面積達到22000畝,全鎮經濟收入達到1.1億元。

二是加大扶持力度,不斷壯大玉器電商等特色產業。玉器產業不僅是武山縣的特色產業,更是山丹鎮的一大支柱產業。鎮黨委著力發展玉器產業,充分發揮車川玉器加工專業村輻射帶動作用,利用各種惠農貸款項目,建成以瑰寶通匯為中心,形成了集研發、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產業鏈,不斷擴大了“玉器之鄉”的市場知名度,實現了玉器產業的全面發展。經過近年來的努力,全鎮玉器加工戶發展到580戶,年產值達到1.3億元。同時積極推廣電子商務,依托隴上農莊網絡銷售的優勢,在賀店建成山丹鎮電子商務服務站和車岸、賈河、漆河成立了電子商務服務站和電商扶貧示范點,通過網絡銷售山丹特色產品,2015年被確定為全省電子商務示范鄉鎮。

三是積極扶持引導,畜牧養殖持續向好。畜牧業堅持規模化發展的總體思路,采取統一規劃,資金扶持,技術指導的辦法,近年來,山丹鎮先后發展了16戶養殖大戶,成立了11個農村養殖專業合作社,2015年底,全鎮各類畜禽存欄總量達31820頭(只), 其中大家畜存欄2126頭(匹)。2015年,全鎮養殖業收入達到2480萬元,比2011年增長46.2%。

四是依托區位優勢,發展壯大勞務產業。勞務業充分發揮人多地少,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優勢,采取就地輸出與外地輸出相結合,短期輸出與長期輸出相結合,省內輸出與省外輸出相結合,組織輸出和自行輸出相結合的辦法,建立勞務輸轉基地15個,培養勞務經濟人和勞務信息員40多名,引導農民有序輸轉。同時,加強了對務工人員的培訓,做到了農民工從體力型向技能型的轉變。通過努力,全鎮實現年均輸出勞動力5000多人,創勞務收入900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