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楊河鄉緊盯富民產業培育這一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核心任務,堅持不懈在全鄉大力發展中藥材、蠶豆、蔬菜、畜牧、勞務等富民產業,形成了多業并舉的產業發展格局,有力地促進了群眾增收。

一、“生態養殖”壯大養殖業。在養殖業上,發展壯大以牛、羊、散養雞、蕨麻豬、土蜂為主的生態養殖業,新改擴建養殖場25個,新增養殖戶61戶,全鄉畜禽存欄量達5.2萬頭(只)。

二、“四種模式”推動種植業。在種植業上,充分發揮地域資源優勢,“四種模式”大力推動特色農業種植,發展核桃種植570余畝,引導正茬架豆種植300多畝,推廣中藥材種植5000畝,改良蠶豆種植5800畝。一是優化“農戶自種”種植模式:引導群眾調整農業種植結構,擴大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實現貧困戶戶均經濟作物種植3畝以上;二是鞏固“政府資助”種植模式:政府投資18.6萬元,調配優質藏柴胡籽種5000余斤,農膜3噸,全部無償資助群眾發展中藥材種植;三是擴大“合作社+農戶”種植模式:全鄉有19個專業合作社與農戶達成合作協議,由合作社提供信息、種植技術培訓、產品收購銷售,建成廣元1000畝中藥材種植示范基地;四是推廣“公司+農戶”種植模式:引入有實力、講誠信的農產品公司2家,并承諾以略高市場價收購農戶農產品,共簽訂《收購合同》2500余份。

三、“輸出”與“輸入”結合鞏固勞務業。在勞務業上,進一步壯大“勞務經濟人+基地”合力發展態勢,目前勞務輸出人數達到5000人次;政府搭建平臺,鼓勵引導務工人員返鄉創業,逐步實現勞務產業由“我為誰打工”向“誰為我打工”轉型發展。
四、做大“生態文章”助推生態旅游業。在旅游業發展上,以“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為契機,充分發掘和利用生態資源優勢,做大做靚“生態”文章,在楊草公路沿線擬建以野菜、土蜂蜜、放養雞、蕨麻豬為特色的綠色農家樂;在云霧山擬建以野炊、遛馬、踏青為主的休閑娛樂區;在鷂子溝擬建以垂釣、野炊、觀光為主的休閑避暑區。逐步推進南部避暑休閑生態旅游之鄉建設進程。

通過富民產業多元化發展,進一步拓寬了群眾產業增收渠道,保障了群眾產業收益,提高了群眾生活水平,為推動精準脫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