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前語】武山,歷史悠久,人杰地靈,是古“絲綢之路”的咽喉要道,更是一方具有優良革命傳統的熱土。武山是中國共產黨活動較早的地區之一,早在1927年2月,邑人王廷杰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33年共產黨員柴宗孔在武山開展地下活動,于1936年9月建立了天水地區第一個黨支部——中共武山劉坪支部。從1935年9月至1936年10月,中央三大主力紅軍長征途經武山,黨和紅軍的主要領導人毛澤東、朱德、張國燾、周恩來等在武山留下了光輝的足跡。先后建立了中共山丹區委、武山縣蘇維埃政府和山丹、鴛鴦區蘇維埃政府等組織,開展了擴紅、籌糧、剿匪、反霸斗爭。近日,武山縣信息中心聯合紅軍長征強渡渭河紀念館、黨史辦推出【紅色記憶】系列報道,集中展示紅軍長征途經武山的艱辛歷程,重現永垂不朽的紅色記憶,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為建黨95周年獻禮,敬請關注。
紅軍長征之武山紅色革命遺址

(鴛鴦鎮費家山毛主席居住舊居)
武山是一片紅色的熱土,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和豐富的黨史資源。中國工農紅軍長征是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偉大創舉,是中國革命斗爭史上氣壯山河的英雄史詩。1935年9月至1936年10月,毛澤東、周恩來、朱德、任弼時、徐向前、賀龍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率領中國工農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主力部隊先后三次經過武山,活動時間長達50多天,播下了革命火種,留下了無數鐫刻著共產黨人光輝足跡的紅色遺跡。

毛主席在費孝忠家住宿時使用過的煙絲盒
一、費家山毛澤東長征宿營地
毛澤東長征宿營地位于甘肅省武山縣鴛鴦鎮費家山村,建筑面積30平方米,保護區面積200平方米,2014年被縣黨史辦命名為縣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35年9月26日紅一方面軍長征到達武山鴛鴦,紅軍在即將渡過渭河時遭遇來自武山、隴西方向國民黨部隊的夾擊,毛主席鎮定從容的指揮紅軍擊潰前來堵截的敵人。擊潰敵人后出于安全考慮,有人建議毛主席繼續趕路,但毛主席淡然的說:“他們不敢來的!”于是部隊行軍至費家山、水家溝一帶,露天宿營一夜。毛主席則在費孝忠家居住、辦公一夜,第二天離開,翻蘇家大山,越祁家峴,沿著武山、隴西交界的山路向北挺進,經武山榆盤,過廟兒溝,下堡東一帶,入通渭縣史家廟到達榜羅鎮宿營。

毛主席在費孝忠家住宿時使用過的針線盒
二、紅一方面軍強渡渭河紀念碑

紅一方面軍長征強渡渭河紀念碑
紅一方面軍強渡渭河紀念碑位于甘肅省武山縣鴛鴦鎮鴛鴦村北側渭河大橋南端橋頭,建筑面積10平方米,保護區面積1000平方米,紀念碑落成于2002年8月1日,是縣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紅一方面軍強渡渭河現址
1935年9月25日,毛澤東率領的中央紅軍陜甘支隊(一方面軍)跨越龍川河進入武山境內,途經苗豐、楊坪、王家門、付家門,到達鴛鴦鎮丁家門。26日拂曉,部隊離開丁家門,沿榜沙河向北挺進,越過支鍋石峽到達渭河之濱的鴛鴦鎮,并分兩路縱隊強渡渭河,武山、漳縣守敵聞訊趕到,兩岸槍聲齊鳴,機關槍、迫擊炮一齊開火,紅軍立即投入戰斗,擊退敵人阻擊,從容不迫地上了北山。漳武兩翼的敵人既不敢兩面夾擊,也不敢乘夜襲擊。紅軍行程三十余里,于當日晚,到達費家山、水家溝一帶,露天宿營一夜。9月27日清晨,紅軍離開費家山、水家溝一帶,經榆盤、廟兒溝、下堡東等地,進入通渭縣史家廟到達榜羅鎮宿營。紅軍到達榜羅鎮后召開了在黨中央和紅軍長征途中一次重要的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榜羅鎮會議。榜羅會議確定了紅軍長征以陜甘根據地為落腳地,扭轉了中國革命的危局,使中國革命化險為夷,轉危為安,開創了中國革命勝利發展的新局面。

紅一方面軍強渡渭河場景
三、武山縣蘇維埃政府舊址

武山縣蘇維埃政府舊址
武山縣蘇維埃政府舊址位于甘肅省武山縣鴛鴦鎮頡家門村,是紅四方面軍在天水境內成立的第一個蘇維埃政府,也是紅軍在天水境內建立的唯一一個蘇維埃政權。

紅軍政工干部遺留在武山的工作筆記
1936年8月23日,紅四方面軍三十一軍九十一師、九十三師從漳縣新寺進入武山境內,在鴛鴦鎮頡家門村成立了武山縣蘇維埃政府,之后又在鴛鴦鎮成立了鴛鴦區蘇維埃政府、區農會,在山丹鎮成立了中共山丹區委、山丹區蘇維埃政府、區農會,并在附近各村成立了村農會。期間,張貼了“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部布告”,宣傳反蔣救國的革命理念,組織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擴紅、籌糧、剿匪、反霸斗爭。

1936年中共蘇維埃人民共和國國家銀行發行的紙幣
紅軍長征途經武山期間,先后建立了中共劉坪黨支部,中共山丹區委,武山縣蘇維埃政府和山丹、鴛鴦區蘇維埃政府,建立了甘肅抗日救國軍第二路軍等組織,開展了波瀾壯闊的土地革命斗爭和抗日救亡運動,在我黨我軍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紅軍途經武山時期建立的各級組織序列表

天水地區第一個黨支部——中共武山劉坪支部舊址
四、武山縣紅軍長征強渡渭河紀念館

紀念館展廳一角
為了深度挖掘利用黨史資源,集中展現紅軍長征經過武山以及武山早期黨的組織建設和黨領導下的武山人民進行革命建設的史實,深入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2012年9月,武山縣紅軍長征強渡渭河紀念館建成開館并免費開放。紀念館共展出各種圖片100余幅、革命歷史文物20余件,陳展面積200多平方米,通過圖片、沙盤、雕塑、電子視頻、實物展示等形式,全面系統地展現了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真實展現了從1935年紅軍過境武山到建國初期武山的革命歷程、經濟建設和滄桑巨變。

紀念館展廳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