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9日,武山縣召開文化產業發展暨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動員大會,貫徹省、市文化旅游相關會議精神,總結“十二五”期間及2015年文化產業發展情況,安排部署今后一段時間文化產業發展工作,全面啟動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工作。
縣委書記索鴻賓出席會議并講話,縣委副書記、縣長馬勤學主持會議。
縣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永宏及四大組織分管領導出席會議。各鄉鎮黨委書記,縣直相關部門和駐縣企事業單位負責人,縣內國家A級旅游景區、文化企業、星級飯店、農家樂代表負責人參加會議。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馬立新、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長仙松濤應邀出席指導會議。

索鴻賓指出,發展文化旅游產業是提高縣域實力的有效途徑,實現轉型升級的內在要求,實現全面小康的現實需要。各級各部門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決策部署上來,著力把文化旅游打造成為縣域經濟轉型發展的新引擎。
索鴻賓強調,當前既是我縣推動經濟社會轉型跨越發展的重要戰略期,也是加快文化旅游產業突破發展的關鍵節點期,各級各部門要結合實際,尋找差距、搶抓機遇、補齊短板、轉變理念,堅持融合發展,確保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成功。要高起點做好規劃布局,強化全域理念,緊抓特色要素,統籌謀劃推進,著力構建以核心景區為基礎,以在建、新建重點項目為支撐,以系列鄉村旅游項目、特色景觀為補充的全域全景化旅游發展新格局。要大力夯實發展基礎,圍繞“吃、住、行、游、購、娛”六要素,高標準完善“旅游交通、游客服務、智慧旅游、安全應急、市場管理、購物消費”等公共服務網絡,切實加快景區景點發展步伐。要多舉措加大宣傳,充分運用新型媒體,打造互聯網智慧旅游,增強市場化營銷和企業宣傳力度,開發旅游系列產品,力求獲得游客的認同感,打造游客向往的目的地。要深層次促進文旅融合,緊盯旅游發展新業態,積極適應個性化消費需求,依托豐富文化資源,大力發展體驗式旅游、休閑度假、戶外運動、自駕游等旅游新業態,確保文化旅游發展提質增效。要全方位放大富民效應,各鄉鎮要把旅游產業發展作為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將鄉村旅游發展與脫貧攻堅、產業發展緊密結合,努力實現旅游增值和脫貧攻堅的雙贏。要大手筆發展文化產業,深入挖掘地域特色,提升重點文化品牌,抓好特色產品的外銷宣傳,構建全民化的文化服務設施,提升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促進全域共建、全業融合、全民共享的良好局面。
索鴻賓要求,全縣各級各部門要強化組織領導、協調配合、宣傳動員、督查考核、管理保障,堅定信心、明確重點、扎實工作,全力推進文化旅游產業提速發展,努力打造特色鮮明、生機蓬勃的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

仙松濤指出,旅游產業是朝陽產業、新興產業,具有一業興牽百業旺的作用。武山縣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全力創建人人是旅游形象,處處是旅游風景的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區。要發揮優勢,搶抓機遇,立足石窟文化、祈福文化、民俗文化、溫泉湯浴養生文化,搶抓政策機遇,確保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要明確目標,靠實責任,認真落實省市相關會議精神,壯大旅游發展主體,提升特色旅游品牌,實施旅游富民工程,切實將全域旅游打造成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平臺。

馬勤學強調,全縣各鄉鎮和相關部門要深入貫徹落實會議精神,進一步統一思想,堅定信心,以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為引領,努力把武山豐富的旅游資源變成加快發展的優勢,打造經濟社會發展的新亮點,邁出全面小康建設的新步伐。一要抓規劃,圍繞全域旅游科學謀劃空間布局。以超前的思維、戰略的眼光、審慎的態度,做好縣級整體規劃、部門行業規劃、鄉村區域規劃,點線面結合,推進全域旅游。二要抓融合,圍繞全域旅游豐富提升旅游內涵。著力在“旅游+農業、旅游+文化、旅游+養生、旅游+電商”上出實招下功夫,促進旅游與其它業態的融合發展。三要抓開發,圍繞全域旅游打造特色景區景點。按照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的目標要求,全力提升核心景區品質,深入實施“景城一體”,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切實做到空間全景化,體驗全時化。四要抓基礎,圍繞全域旅游完善配套基礎設施。加快實施旅游道路通達工程,智慧旅游景區創建工程,旅游配套設施優化工程,實現旅游景區景點提檔升級。五要抓改革,圍繞全域旅游創新工作體制機制。積極創新實踐,深化旅游管理體制改革,大力推進簡政放權,創新投融資機制,有效激發全域旅游發展活力。六要抓營銷,圍繞全域旅游加大宣傳推介力度。完善營銷體系,創新營銷手段,強化區域協作,努力實現宣傳全域化。七要抓管理,圍繞全域旅游著力提升服務水平。按照標準化、規范化、優質化的要求,全面提升服務質量和水平,力爭游客在武山順心、放心、開心,留下深刻良好的印象。

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馬立新宣讀武山縣列入首批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文件
會上,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馬立新宣讀了武山縣列入首批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文件;縣委常委、紀委書記張仲牛宣讀了《武山縣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實施方案》;副縣長甘志國總結了我縣“十二五”以來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情況,安排部署了下段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