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武山縣十三次黨代會以來,縣委、縣政府團結帶領全縣廣大干部群眾,主動適應新常態,積極應對新變化,扎實推進脫貧攻堅,大力實施“11253”區域發展戰略,凝心聚力,克難奮進,全縣經濟社會呈現出持續快速發展的喜人態勢。為迎接中國共產黨武山縣第十四次代表大會的勝利召開,武山縣信息中心聯合各鄉鎮推出【回眸發展路 喜迎黨代會】專題,從多側面、多角度梳理展現我縣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輝煌成就,動員全縣上下進一步統一思想、振奮精神、鼓舞干勁,推動經濟社會取得新的更大成績,奮力加快全面小康建設步伐。
四門鎮五年工作成就巡禮

(四門村新貌)
“十二五”是四門發展歷史上不平凡的五年。在縣委、縣政府和鎮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全鎮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群眾,合心合力,破難攻堅下,四門鎮社會各項事業邁開了堅實的步伐。不平凡的五年鑄就輝煌成就。五年來,四門鎮在一次次的跨越發展中,書寫了一個又一個精彩篇章。
嚴要求、強基礎,黨組織建設全面加強
五年來,四門鎮認真貫徹落實全面從嚴治黨各項新要求、新部署,新建上灣、四門、咀兒、大蒿等村級陣地12個,改擴建7個。按照“8+2”的模式和“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黨組織建設的要求,規范化運行管理7個,創建了堯兒村市級基層黨建示范點。五年共發展年輕型、知識性、技能型黨員175名,選任村組干部46名,培養村級后備干部144名。以深入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為載體,全面推行“四議三雙”及 “一站式”便民服務,全鎮24個行政村都設立了黨務、村務公開欄,公開了辦事流程,優化了服務質量,提高了辦事效率,充分發揮了農村黨組織在富民工程、農村穩定中的領導核心作用。

(開展“兩學一做”教育)
精扶貧、精脫貧,全面小康社會步伐跟進
五年來,四門鎮緊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根本目標,圍繞產業培育、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機制完善四個重點,深入實施聯村聯戶、為民富民、“1236”扶貧攻堅行動和省“1+17”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政策措施,立足實際、緊扣關鍵,精準施策、精準發力,扶貧成效突出。全鎮1842 戶8823余貧困人口實現了從粗放式扶貧向精準化幫扶的成功轉變,真正做到了對象、目標、內容、方式、考評、保障“六個精準”。通過努力,先后實現了3村整村脫貧,制約貧困村發展的住房、飲水、出行、教育等難題得到初步解決,農民人均純收入保持了兩位數高速增長。全面小康四門建設步伐不斷加快。

安全飲水工程

蘭屲新村

村內巷道硬化前后
調結構、興產業,農業經濟持續發展壯大。
五年來,四門鎮立足區域優勢,發展西梁旱作蔬菜種植業,補齊了武山縣干旱區域無蔬菜種植的短板,為全縣乃至全省蔬菜上山戰略樹立了標桿。五年來,通過創新、摸索,形成了“4321”旱作蔬菜種植格局,建成了西梁旱作農業綜合示范區,并在全縣得以推廣,“全膜玉米-冬油菜-架豆王”“全膜玉米—冬小麥—架豆王”兩年三熟種植模式總產值每畝達8000元左右,群眾收入增幅達25%,旱作蔬菜產業成為全鎮第一大特色增收主導產業。在小麥、油菜、玉米主要農作物產量基本穩定的前提下,在適宜山區村推廣種植中藥材、馬鈴薯等經濟作物,建成松樹、水洞、草坪3個500畝馬鈴薯種植示范點和蠶豆種植示范點,上灣、下灣2個地膜洋芋種植示范點,有力拉動了傳統農業產值增長。以土地流轉集中新建和開展培訓農戶自建的方式,五年共發展果園1700多畝,其中扶持南坪、西川2村新建核桃園1200畝,在四門、蘭屲2村建設蘋果園500畝。全鎮發展各類養殖小區10個,養殖戶48家,逐步形成了以洛禮路、四馬路“兩線”為主的養殖帶,畜禽養殖總量約在2010年底的基礎上翻了兩番。五年來,發展冷水魚、柴火雞等特色農家樂10處,食醋加工作坊50余家,每年有組織輸轉勞務都在1萬人以上,年均直接創收1.5億元左右,人民群眾增收步伐明顯加快,生活質量顯著提高。

產業助農

產業扶持

架豆長勢喜人

奔騰養殖廠獺兔養殖

西梁旱作農業綜合示范區

堯兒村養雞場

四門松樹村木場畜牧養殖區

富民產業培訓

四門三衙柳編
抓項目、強基礎,基礎設施面貌顯著改善。
五年來,四門鎮緊抓政策疊加機遇,高起點謀劃,全方位爭取,大力度建設,緊盯制約發展的瓶頸問題,實施了一大批夯基礎、惠民生、利長遠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得到顯著改善。五年來,修筑堤防12處4290米;建成侯堡、咀兒、南坪、堯兒、四門等村級綜合服務中心12處;在羅灣、常灣、周灣等村實施農村土地開發利用和綜合治理工程,受益群眾達424戶2032人。五年,累計硬化道路120.5公里,砂化道路19條40.7公里,修建產業路31.5公里;建成堯兒村、西川村通村大橋2座,配合洛禮路施工單位完成洛禮公路四門段16公里的升級改造工程。修建田間道路24.5公里,改造危房195戶。建成洛禮路和四馬路2個美麗鄉村示范帶,改造危舊墻體8000多米。完成退耕還林692.1畝,荒山造林130畝,全鎮森林覆蓋率達到20.6%;實施道路綠化、亮化工程,栽植行道樹2萬余株,在水洞、四門、南坪、錄坪、堯兒等村安裝路燈170余盞。組建成立24村環境衛生清潔隊伍,成立鎮環保站和城建辦,高標準配備了人員設備,農村人居環境衛生面貌明顯改善。

四門新舊街區對比

堯兒村新莊大橋改建前后

西川村通村大橋

蘭屲村綜合土地治理

產業路硬化

咀兒村產業路砂化

麥山村行道樹
惠民生、促發展,社會事業全面發展進步。
五年來,四門鎮始終堅持從群眾最迫切、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入手,高度關注民生,全力保障群眾基本需求,確保了各項事業的全面進步。五年,新建教學樓4幢,建成四門中心幼兒園,全鎮學前教育入學率達到90%,義務教育入學率達到98%以上;電影放映、戲曲演出、書籍閱覽、籃球比賽等群眾文化活動達到常態化。新建村級衛生室12處,高標準建成堯兒、咀兒2村衛生室,完成了四門鎮衛生院升級搬遷工作,計生醫療水平不斷提高。五年來,孕情服務率均保持在96%左右,節育措施落實率達到100%。通過動態調整,城鄉低保基本做到了應保盡保;新農保參保率達到96%,共發放養老金196萬元;新農合參合率達到98%,累計報銷合作醫療資金達800多萬元 ;及時足額發放了低保、五保、孤兒等各類救助保障資金2700多萬元。

新建的四門鎮中心幼兒園

四門明德小學

南坪村綜合服務中心

上灣村綜合服務中心
搞開發、活商貿,小城鎮開發取得新成效。
五年來,四門鎮緊抓第二輪小城鎮開發的大好時機,統一規劃、重點建設、招商引資、強化管理,鎮區開發建設快速推進,鎮區面積達到1.45平方公里。在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實施四門鎮小城鎮建設規劃,初步建成四門城鎮化新格局,城鎮化主題向以四門村為發展主核心,洛禮路、四馬路、北山產業路為經濟發展軸線的“一主三線”集中。城鎮化率達到26%,常住人口達到7800多人,鎮區面積從原來的0.9平方公里擴大到2.3平方公里。實施了蘭屲村美麗鄉村創建工程,建設舞臺院2處,文化廣場1處;實施市場路改造升級拓寬工程,埋設排水管道1公里,硬化道路5200平方米。五年來,我們通過招商引資,在綜合市場南部地段新建8套商業鋪面,在綜合市場開發建設2棟36套2500平方米商鋪,建成四門供銷商貿城,四門商貿中心,四門客運中心。四門溫州商城、好潤家購物中心、萬家超市陸續進駐,投資運營效益良好,帶動活躍了集市交易。

蘭屲新村人民舞臺

大型超市好潤家入駐四門

新建的四門客運站
轉作風、提服務,政務環境逐步優化。
五年來,四門鎮緊緊圍繞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大局,以群眾滿意和基層滿意為目標,加強組織領導,廣泛宣傳發動,切實把作風建設工作貫徹落實到實處,真正抓出成果、抓出實效。針對干部作風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綜合施治、集中突破,實現了執行能力明顯增強、服務效率明顯提速、發展環境明顯優化、群眾滿意度明顯提高,為實現四門大發展跨越提供強有力的作風保障。

堯兒村綜合服務中心

美麗的蘭屲新村

群眾豐富的文娛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