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武山縣以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為目標,堅持走大產業、大市場、大旅游之路,融匯旅游要素,全面整合資源,加快“景點旅游”向“全域旅游”轉變,努力建設蘭州的后花園和周邊縣群眾的游樂園,傾力打造全省旅游強縣和全國知名旅游目的地。

(國家4A級旅游景區水簾洞)

(國家3A級旅游景區臥牛山)

(國家3A級景區縣蔬菜產業科技示范園區)
一是抓規劃,高起點謀劃旅游空間布局。堅持全域發展理念,高標準編制了《武山縣旅游業發展總體規劃》、《武山縣鄉村旅游總體規劃》和水簾洞、臥牛山森林公園等景區規劃,制定出臺了《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實施方案》,用“第一景區”的理念打造縣城,用“鄉村驛站”的理念打造農村,用“景觀長廊”的理念打造景區主干道沿線,使游客一進入武山就能步步見景、處處可游。各鄉鎮緊緊圍繞自身的資源稟賦、產業布局等實際,積極編制旅游發展規劃,有針對性地大力發展特色旅游,全力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韻”的魅力鄉村。

(草川大草原)

(武山溫泉度假村)
二是抓開發,下力氣打造精品景區景點。按照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的目標要求,積極培育石窟文化、度假養生、綠色生態、農業觀光四大旅游品牌,著力開發以水簾洞、木梯寺為主的祈福文化旅游精品線路,以溫泉度假村、草川大草原為主的度假養生精品線路,以臥牛山、慈云寺、老君山為主的綠色生態精品線路,以縣蔬菜產業科技示范園區、龍臺油菜花海觀光、冷水魚養殖垂釣等為主的農業觀光精品線路,著力打造武山旅游新亮點。

(龍臺油菜花海)

(魯班山地質公園風光)

(鐵籠山風光)

(國家4A級旅游景區水簾洞)
三是抓基礎,大力度完善旅游配套設施。按照基礎設施全域配套、旅游要素全域保障的要求,水簾洞景區停車場、千佛洞棧道、木梯寺景區游客接待中心等基礎設施全面建成,四星級賓館寧遠國際大酒店、鐵籠山文化旅游影視基地啟動建設,洛門至水簾洞景區道路、洛禮二級公路至溫泉隧道暢通工程前期工作進展順利,重點景區水電、通訊、游客標識標牌等服務設施更趨完善。扶持發展溫泉草川、四門南坪等旅游專業村2個,新建農家樂60家。

(漁家樂)

(農家樂)

(武山三編)

(武山鴛鴦玉酒杯)
四是抓融合,深層次推進產業跨界發展。注重揮發旅游業的拉動融合能力和催化集成作用,著力在“旅游+”上做文章,鼓勵開發“放心菜”、“冷水魚”、“散養雞”、“黑毛豬”、“生態羊”、“農家飯”等特色餐飲品牌,積極發展養生保健、中醫藥康體、理療體驗等湯浴康體項目,加速推進狼叫屲遺址、高樓鐵籠山、灘歌古街、鴛鴦費家山毛澤東故居、紅軍長征強渡渭河紀念館等文化旅游景點建設,積極創排《洞天仙歌》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優秀劇目,包裝打造鴛鴦玉雕、蔬菜瓜果、土榨油、三粉、三編等特色商品,有力促進了旅游與其它業態的融合發展。

(水簾洞祈福文化旅游節)

(水簾洞祈福文化旅游節)

(水簾洞祈福文化旅游節)
五是抓營銷,多舉措加大旅游宣傳推介。大力實施旅游品牌戰略,成功舉辦了2016年水簾洞祈福文化旅游節,進一步打響了“祈福圣地?大福武山”旅游品牌。積極參加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游節、國際旅游交易會、國內旅游交易會、蘭洽會、伏羲文化旅游節等節會活動,在北京、蘭州等城市機場認購了LED屏宣傳廣告,在縣城、天定高速公路及通景區道路增置了大型宣傳廣告牌。加強與絲綢之路國際旅游聯盟、隴海蘭新經濟帶旅游合作聯盟、渭河流域旅游聯盟、關中—天水經濟區旅游合作聯盟等旅游組織的聯系和協作,實現了資源共享、品牌共建、線路互聯、客源互送、市場互動,進一步提升了武山文化旅游的知名度。

(水簾洞秋色)

(水簾洞秋色)

(省級森林公園老君山)

(省級森林公園老君山)

(君山秋韻)

(武山灘歌鎮鄉村一角)

(草川大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