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離開北順快一年了,但北順的山山水水和父老鄉親還時常出現在我的夢中。
農歷臘月二十四日,馬力鎮副鎮長、北順村黨委書記劉天緒邀請我去村里看看,我欣然前往。我于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擔任馬力鎮人大主席,包抓北順村,在北順村工作了將近一年半的時間,與全村的父老鄉親結下了深厚的感情。
沿武漳公路走進村口,公路兩邊又新建起幾座嶄新的樓房,白墻青瓦在晨輝的映襯下褶褶生輝。干凈整潔的公路巷道,排列整齊的綠化帶花欄,鱗次櫛比的臨街商鋪年貨齊全、琳瑯滿目,一派生機盎然的繁榮景象。
自2012年全省雙聯行動開展以來,短短幾年時間,北順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北順幼兒園“民辦公助”模式在全省推廣,新建的幼兒園功能設施齊全,一點都不比城里的差,孩子上學難的問題得到圓滿解決,成為村級幼兒園建設的楷模;小微企業創業園入駐企業7家,群眾在家門口就能掙到錢,極大地激發了廣大回鄉青年的干事創業熱情;蔬菜園區的日光溫室排列整齊,北順黃瓜遠銷香港等地,成了全村群眾致富奔小康的“錢袋子”。全村群眾的人均純收入由2012年的3230元躍升為現在的1.3萬多元,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大幅提升。
臨近村文化廣場,老遠就聽見一陣陣絲竹聲和嗩吶聲,夾雜著滄桑豪邁的秦腔聲。聞訊趕來的村委會主任老李介紹說,這是北順劇團自樂班在排練。李主任自豪的介紹,根據大多數村民的提議,在老支書包家樹等人的牽頭下重新恢復組建了北順劇團自樂班,樂器由北順樂隊支持,服裝和道具由秦腔愛好者和全體村民共同集資置辦,鎮上贊助了1萬元作為啟動資金。現在天天排練,群眾積極性很高,準備春節期間演出。走進村文化活動室一看,都是老熟人:老支書包家樹正在給大家講解劇情臺詞,拉二胡的馬智杰和拉板胡的洪新茂瞇著眼睛怡然自得,嗩吶手包軍義鼓著腮幫子,還有幾個似曾相識卻叫不上名字,架子鼓、薩克斯、笛子等樂器一應俱全,演唱的是70多歲的包尕收老人。包尕收是村里的五保戶,老人自幼喜好秦腔,平時有事沒事總喜歡吼上幾聲,以前生活困難,也就沒這心思,現在每年的供養金就要5000多元,又住進了新建的五保家園,衣食無憂,老人的心勁也就越足了。見我進來,大家停下了排練,熱情的招呼我坐在火爐邊,一遍煮茶一遍閑談。包尕收老人說,劉主席是一個好人,沒有一點當干部的架子,經常來看望我們這些五保老人,對我們很關心,我非常感謝黨委和政府對我們這些人的關懷。其他人有的告訴我今年的收入怎樣,有的告訴我今年誰家的娃娃考上了大學,有的告訴我誰家說上了媳婦、誰家生了小孩……
總之,還和以前一樣,東家長西家短的,大家都喜歡和我說一說,絲毫沒有我已經調離的意思。老支書包家樹說,劉主席最大的優點就是為人誠實,做人厚道,沒有一點架子,能夠真心實意的和群眾交朋友,盡心竭力的為群眾干事情。聽著一句句質樸而又感人肺腑的話語,我感到了一絲自豪和欣慰,同時又包含著一絲絲歉意,在我主抓北順村工作期間很多事情并沒有給群眾辦好,很多遺留問題并沒有徹底解決。群眾對我們黨員干部的要求并不高,只是一個“好人”“好干部”“沒架子”而已,我們又有什么理由不盡心盡力地為群眾服務呢?
說話間村黨委書記劉天緒回來了,劉天緒說,“現在黨員群眾的干勁更高了,致富奔小康的勁頭更足了。北順黃瓜已經上市了,今天特意請你來品嘗品嘗。要不咱們去蔬菜園區看看?”
在劉書記的帶領下,我們一行來到蔬菜園區。在北順村培訓中心門口,蔬菜園區黨支部書記、北順桂芳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本桂芳迎了出來。
“歡迎劉主席經常來北順看看,今年的變化可大了。”本桂芳高興的說。“黨員致富帶頭人、種菜能手包明明、包映紅今年都新承租了1個冬暖棚,黃瓜已經都上市了。黨員致富帶頭人、蔬菜經銷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新珍又擴大了營銷規模,新開辟了廣州、上海等一批國內市場,現在黃瓜是供不應求。”
不遠處種菜能手洪雙林老人正在往三輪摩托車上搬運已裝箱的黃瓜。我連忙跟老人打招呼:“洪爸好著呢吧?”
“劉主席怎么上來了?我們聽說你調到縣上了,工作還好吧?”老人73歲了,依然精神矍鑠,容光煥發,咧著沒有門牙的大嘴笑呵呵的問我。
“黃瓜長勢如何?買了多少錢了?現在價格怎么樣?”帶著一連串的問題我們鉆進了大棚。大棚里溫暖如春,嫩綠的瓜蔓上垂吊著一根根刺棱棱的黃瓜,瓜條上的露珠青翠欲滴,乳瓜上的花朵含苞待放。老人就近摘下一捧黃瓜讓我們品嘗。我接過一根搓掉瓜刺,塞進嘴里一咬,真脆!真甜!真爽啊!
我們一邊品嘗一邊聽老人介紹,“今年冬天光照充足,氣候暖和,我的黃瓜比其他人的早上市10天,已經買了1萬5千元了。現在每斤價格3元,春節前有望漲到4—5元。”
劉書記和我邊看邊聊,“不用我介紹,北順村的情況你最熟悉不過了。全村三分之二的農戶每戶至少一個冬暖棚,90%以上的都是黃瓜。今年黃瓜病蟲害少,比往年上市要早一些,產量高,價格也好。預計春節前一半群眾銷售收入能達到2萬元,三分之一的農戶可達到3萬元,冬暖棚真正成了群眾增收致富奔小康的”錢袋子“。(劉繼元 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