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由中央網信辦指導、甘肅省委網信辦主辦的“新時代、新夢想”暨第三屆“黨親•暖村”甘肅網絡媒體新春走基層集中采訪活動走進天水武山縣大南河流域蔬菜生產基地。
時下春寒料峭,但洛門鎮郭家莊村村民郭富興的鋼架蔬菜大棚里,溫暖宜人,嫩綠的萵筍長勢正好。“我家里有三個大棚,一畝多都種了萵筍,這茬萵筍大概‘五一’前后就成熟了。萵筍收掉后開始種蒜苗,國慶節前后收,收完再種萵筍。”正在大棚里忙活的郭富興說。
郭富興從事了三十多年的蔬菜大棚種植,以前是木架棚,2015年在當地政府的幫扶下架起了鋼架棚。“木架大棚空間小,干活還得弓著腰。現在黨的政策好,政府補貼蔬菜鋼架大棚升級改造后,在棚里干活也能直起腰了,蔬菜的產量提高了,效益越來越好,我們的干勁也足了。”提起現在的鋼架棚,郭富興臉上滿是喜悅。

據了解,近年來,洛門鎮突出區域特色,以提質增效為重點,全力打造以蒜苗、萵筍、豆角等為主的設施蔬菜種植基地。目前,蔬菜種植面積達到1.5萬多畝,產量5.6萬噸,已成為全縣重要的設施蔬菜和高原夏菜生產基地。特別是2015年以來,通過采取“集中連片”和“填空補齊”相結合的方式,在該流域實施設施蔬菜鋼架大棚升級改造工程,累計完成鋼架大棚建設改造2600畝,進一步擴大了設施蔬菜鋼架大棚覆蓋面,極大地提升了蔬菜種植效益。
“大棚改造一平方米要花費22元左右,我們采取村民自籌和政府補助的方式,農民出5元錢,其余的錢由政府補貼。”洛門鎮郭家莊村黨支部書記王金瑞介紹說,蔬菜鋼架大棚升級改造后,村民的種菜積極性也大有提高,蔬菜種植面積從以前的900多畝提升到1830畝,春季以萵筍種植為主,秋季以蒜苗種植為主。村民的人均收入從2008年以后翻了一番,平均每個大棚的年收入逾6000元。
“在中國農科院、甘肅農業大學等專家的指導下,我們這還示范推廣‘雙減’集成、綠色防控、面源污染防控等新技術,蔬菜產品的安全水平和質量效益均得到顯著提高。”王金瑞說,大棚建好了,洛門鎮將著重抓好對村民蔬菜種植技術的培訓,實現增產增收。(陳楊)
(天水在線編輯:李俊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