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講習所,學習忙,老師宣講有方法。教種植,教養殖,面面俱到不用愁……”武山縣山丹鎮新時代農民講習所講政策、理思路、傳技術為群眾致富引路的佳話得到山丹廣大群眾的一致點贊。

3月23日,山丹鎮首個脫貧講習所——硬山村脫貧講習所正式掛牌成立,縣委常委、組織部長高朝峰,山丹鎮黨委書記馬廣平為講習所揭牌。硬山村架豆種植戶60余人參加揭牌儀式。第一講在群眾致富的期盼中開始了,由縣農業局高級農藝師郭萬明和溫泉鎮東梁村、斜坡村種植大戶為群眾講解架豆種植技術,并進行實地演示。集中授課、個別咨詢、現場指導、技術服務相結合的“精準滴灌”課堂講解,提高了培訓的質量和水平,增強了群眾依靠科學種植增加收入的信心和決心。
一位六十多歲的老黨員顧金順聽完講解后高興地說:“以前一直以種植傳統農作物小麥為主,聽說洛門、四門、溫泉這邊種植架豆一年收入上萬的群眾多的很,這把我眼饞的,可惜沒技術、沒經驗不敢嘗試……我三個孫子都在城里上學,學習又好,我們老兩口也想給孫子上學添補一點,今天聽了這個透徹專業的講解,我信心滿的很,我要種兩畝……”小小講習所傳播了致富經,充分調動了貧困群眾脫貧攻堅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激發了貧困戶的內生動力,增強了致富本領。

硬山村是山丹鎮的深度貧困村之一,也是縣委組織部的幫扶聯系村。如何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增強貧困群眾主動脫貧意識,一直是幫扶單位最關心的事情。今年又是實現整縣脫貧的決戰決勝年,脫貧形勢相當嚴峻。要實現脫貧,必須激發硬山村群眾內生動力,讓困難群眾摒棄“等靠要”思想,鼓勵他們辛勤勞動、自力更生,選擇合適的產業脫貧致富。“講習所”第一講的成功舉辦,讓硬山村干部群眾脫貧攻堅的精氣神有了很大提升,貧困群眾的思想觀念得到明顯轉變,主動脫貧意愿高漲。如今,大多數建檔立卡貧困戶積極響應幫扶政策,改變種養殖方式,因地制宜,大力發展架豆和中藥材種植、養牛養蜜蜂等富民產業。

把黨的好聲音講清楚、說明白,把脫貧致富的“鑰匙”手把手交到群眾手中,山丹鎮以“七進”工作為載體,組建了由黨員干部、講師、農業專技人才、致富能人、“脫貧之星”等組成的專業講習隊伍,采取工作推進常態化、講習陣地規范化、工作管理制度化、授課對象精準化、培訓形式多樣化、講習內容菜單化、輿論宣傳廣泛化等措施推進新時代農民講習所建設,將黨的聲音送進萬家。講習內容涉及黨的十九大精神、新時期黨的方針政策、理論知識、惠民政策、先進人物事跡、農業種養殖技術等,大力推進黨的十九大精神宣講,為助推脫貧攻堅注入強勁動力和智力支撐。

幫群眾算好“經濟賬”、畫好“路線圖”,鼓勵群眾自力更生發展產業,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增強貧困群眾的致富本領,已經成為當前山丹新時代農民講習所的重要課題。目前,山丹鎮正在其余21個行政村成立農民講習所,組建專業化講習隊伍23支、100余人,計劃2018年開展講習活動80余場次,培訓群眾5000余人。新時代農民講習所變身“富民大課堂”,成為指導群眾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行家里手,努力壯大脫貧攻堅主力軍,有效地凝聚了同步小康的正能量。
(天水在線編輯:李俊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