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理財為民實現“兩高五增”
———武威市財政工作側記
今年,武威市提出的經濟奮斗目標是:在確保全面完成各項工作任務的基礎上,力爭在一些方面有新的突破,努力實現“兩個高于”和“五個大幅度增長”的目標。“兩個高于”就是生產總值的增速要高于去年全市的實際增速和今年全省的平均增速;“五個大幅度增長”就是固定資產投資、工業增加值、大小口徑財政收入、農民現金收入、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要有大幅度增長。武威市市長肖慶平說:“之所以提出這個要求,最根本的考慮就是在‘十五’較快發展的基礎上,把握我們面臨的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加快科學發展,又快又好地發展,努力縮小與兄弟市州間的速度差、位置差、增速差。我們如果只是縱向比,只是自己和自己比,不跳出武威看武威,就看不到自身的差距,就產生不了加快發展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工作中就會缺乏激情和活力。我們和別人并非處在一個起跑線上,要縮小同周邊發達地區的差距,只有靠加快科學發展,靠更快更好地發展,才能實現追趕和跨越。因此,我們必須形成這樣一種共識,加快發展是武威最硬的道理、最大的政治和最根本的任務。”
武威是一個欠發達地區,自然條件差,經濟基礎薄弱,財政比較困難,2005年,大口徑財政收入排在全省第十一位,一般預算收入排在第十二位。從財政收入的總量看,2005年大口徑財政收入為5.14億元,占GDP的比重是3.6%,分別比全國、全省平均水平低13.7和9.67個百分點,屬全省倒數第一位。從增速看,“十五”期間,全國大口徑財政收入年均增速是18.75%,全省是18.62%,武威同口徑增長10.66%。從人均看,全國人均財政收入1154元,全省是478元,武威僅有131元。從各產業提供的稅收看,2005年我市二產提供的稅收是2.55億元,占二產增加值的比重是5.6%,而全省是15.58%;三產提供的稅收是2.34億元,占三產增加值的比重是4%,而全省是8%。針對在這種情況下,今年武威市委、市政府經過廣泛調研和論證,提出了“兩個高于、五個大幅度增長”的目標。要求政府各部門都要通過努力工作,在全省同行業創一流、爭上游、升位次。武威市適時提出“兩高五增”目標,是在全面分析了全市經濟運行情況及全省經濟態勢而做出的調整,體現了黨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思想路線,也是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目的就是為了武威發展得更快更好,讓發展的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眾。在“兩個高于、五個大幅度增長”的各項指標中,財政收入大幅增長是一個核心指標,經與各縣區和各征收部門銜接,重新調整了財政收入任務。
武威市委書記張緒勝說,為實現“兩個高于”、“五個大幅度增長”的奮斗目標,我們一定要有一個統一的認識。市委常委們的意見是一致的,市政府領導的意見是一致的。形成這個意見時,也征求了縣區委、政府主要領導同志和市直有關部門負責同志的意見。大家都認為,只要艱苦努力,是可以實現的。從另外一個角度講,在實踐過程中,及時調整奮斗目標,也體現了黨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思想路線。這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目的就是為了武威發展得更快更好,讓發展的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眾。就稅收來說,潛力就很大。“十五”是我市發展最快、增幅最大的時期,正是“十五”打下的堅實基礎,才使現在的目標有了實現的可能。我們就是要以更高的目標加任務、壓擔子,創造出更多、更大、更好的成績。只要抓住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勤思考,多調研,善于分析和研究工作中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看準的問題一定要認真想辦法解決,把問題解決在發展的過程中。特別是固定資產投資和財政收入大幅增長,抓住了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現在的關鍵是要有針對性的提出和制定改進工作的具體措施,撲下身子苦干。要確定一個客觀評價工作的標準。這個標準就是財政收入大幅度增長,人民群眾得到更多的實惠,這是最基本的標準。我們的經濟發展速度并不低,但質量還不高,財政收入增長沒有與GDP同步增長,人民群眾在發展中得到的實惠還不夠多。只要決策的方向是正確的,就要按照“先干、快干、大干”的工作要求,先干起來。認認真真抓好落實,“兩個高于”、“五個大幅度增長”就一定能夠實現。只要我們把工作做好了,把方方面面的積極性保護好、引導好、發揮好,就一定能夠為武威創造更多的財富,就一定能夠實現又快又好發展。
思想認識的統一,是做好工作的前提;真抓實干抓落實,是做好工作的關鍵。武威各級政府、各部門緊緊圍繞“兩高五增”目標,按照“先干、快干、大干”的工作要求,加強領導,強化措施,扎實工作,全力以赴抓收入,精打細算謀增收。為確保財政收入任務的完成,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加強稅收征管工作領導小組,由市委分管副書記、市政府分管副市長任正、副組長,市委、市政府主管副秘書長及市財政局、國稅局、地稅局等有關部門的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專門負責協調、督導、檢查稅收征管措施落實情況。督查組每10天通報一次收入進度,一月召開一次聯席會議,分析收入形勢,研究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對策,確保各項工作進展順利。各縣區財稅部門將收入任務及時分解下達,任務到所,責任到人。嚴格落實市局領導分片包掛縣區局、縣區局領導分片包掛基層分局制度,實行同獎同罰的收入考核連坐機制。同時結合實際起草了《關于加強財政收入征收管理的意見》,努力建立起有效管用的稅源信息傳遞與共享制度,全面、有效地匯集由各相關部門掌握的涉稅信息,形成全面、實時、動態的稅源監控網絡,實現對稅源全方位的控管,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認真開展加強稅收征管百日活動,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于8月19日召開了加強稅收征管百日活動動員大會,以8月20日至11月底為限,大干100天,開創稅收工作新局面。百日活動期間,財稅干部取消雙休,深入一線,深入企業,深入管戶,以依法治稅,增強服務為著力點,使百日活動成為普及稅法、提高經營水平,理順征繳關系的有益實踐。按照依法治稅,陽光操作的要求,稅務部門組織開展了大規模的稅收專項整治活動,徹底清理漏征漏管戶,加大個體戶納稅定額調整力度。清理核定情況均在當地媒體或集貿市場等公開場合進行了公示。進一步加大稅務稽查、辦案力度。嚴肅查處涉稅違法案件,嚴厲打擊涉稅違法行為,國地稅部門分別確定了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開展稅收專項檢查。對行政事業單位個人所得稅代扣代繳情況進行了全面檢查,對各類減、免、退、抵稅及執法程序等進行全面檢查,落實稅收執法責任制,加大稅收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力度,在媒體上向社會公開了稅務人員違法違紀舉報獎勵辦法,自覺接受社會監督。各縣區針對收入征管的薄弱環節和挖掘潛在稅源兩大重點,集中開展“三清一查一打擊”活動。集中力量加強對建筑建材、餐飲娛樂、房地產、面粉加工等重點行業、重點部門的監控力度;對納稅額在3萬元以上的企業、重點工程、企業欠稅、重點行業等稅收集中進行清理,強化征管,堵塞漏洞;加大契稅征收力度,進一步完善房地產交易契稅征管辦法,加強對土地交易契稅的征管力度,與國土部門配合,按照“先繳稅后辦證”的程序征收土地出讓、轉讓環節契稅,解決了契稅收入的流失問題;加強非稅收入管理,嚴格執行“罰繳分離”和“收支兩條線”管理制度,促進了非稅收入的較快增長。財稅部門把加強督查作為確保目標完成的有效措施之一,盯住進度搞督查,盯住薄弱環節搞督查,盯住重點搞督查。建立了收入進度十日通報制度,鼓勵先進,鞭策落后促進度。市上四大班子領導帶領有關部門負責人深入各縣區、征管一線、重點企業行業開展督查,想辦法、定措施,分類指導,推動工作。財稅部門加強財政經濟形勢分析,有重點,針對性地開展督查,解決具體問題,提供具體指導,確保完成收入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