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武威訊(記者馬順龍)記者從近日召開的武威市第二次黨代會上獲悉,今后5年里,武威市將以石羊河流域綜合治理為主線,突出節水型社會建設、項目建設、經濟結構調整和新農村建設四個重點,實施工業富市、科教興市、開放活市、人才強市戰略,壯大釀造業、生化業、旅游業、草畜業,加快發展食品工業、陽光產業、文化旅游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努力建設經濟快速發展、社會全面進步、生態明顯改善、人民生活富裕的和諧武威。
過去5年,武威市經濟快速發展,社會和諧穩定,人民安居樂業。全市生產總值由2001年的73.41億元增加到2006年的161.2億元,連續5年保持兩位數增長。財政收入基本實現了與生產總值同步增長。經濟運行質量逐步提高,結構調整取得明顯成效。全市總體小康綜合評分達到89.54分,全市貧困人口減少19.36萬人。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凈增2307元、1068元。就業渠道不斷拓寬,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
未來5年,武威市發展總目標是:生產總值、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速分別達到11.5%、15.6%;財政收入增速高于生產總值增速;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速達到16%;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20%,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減少10%;2008年實現總體小康。石羊河流域綜合治理工程全面實施,建立健全流域內水資源統一調度、科學配置的管理體制,形成節約用水的價格機制,“三壓”和“三禁”政策措施全面落實,基本達到水資源采與補、新增用水與節約水量、供水與需水基本平衡,森林覆蓋率提高1.5個百分點,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基本得到遏制。基本實現廣播電視、鄉村道路、電力通訊、安全飲水村村通的目標。鞏固擴大義務教育成果,高中階段升學率達到85%以上,職業教育快速發展,教育水平不斷提高。農村初級醫療保健水平得到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85%以上,城市低保合作醫療穩步推進。社會救助、社會養老、醫療保險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覆蓋城鄉。基本實現人人上得起學、看得起病、養得起老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