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了大力改善城鄉環境衛生和人居環境,切實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不斷優化發展環境,結合第三批學習實踐活動,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委、縣政府決定從2009年11月上旬開始,至2010年2月底在全縣開展城鄉環境衛生清潔工程。這次活動按照“以人為本、完善體制、強化基礎、優化環境、提升品位”的要求,堅持“政府主導、各級負責、全民參與、綜合整治”的原則,以“三線”(公路、河道、通村道路沿線)、“六片”(小區內外、村莊周邊、房前屋后、公共場所、市場內外、橋涵兩側)、“兩區”(水源地保護區和風景旅游區)為重點。分宣傳動員、集中整治、檢查驗收三個階段實施。城區設置150名保潔員 ,每個行政村確定1名環保監督員,每個自然村確定2至5名保潔員,每個鄉鎮確定1至2名清運員,實行“三定一保”,即定人員(環保監督員、保潔員、清運員)、定任務(清掃任務、運輸填埋任務)、定報酬(按具體崗位核定)、保成效(保清掃路段經常達到清潔干凈、清運及時到位)。農村垃圾收集處理實行戶集村收鄉運輸處理的運行模式,實行垃圾定點收集、定期清理,縣、鄉、村三級聯動,綜合治理,整體推進。力爭通過實施城鄉環境衛生清潔工程,使城鄉面貌整潔衛生,人居環境質量明顯提高,群眾環保意識明顯增強,努力實現清掃保潔常態化、垃圾處理無害化、環境管理規范化的目標,把張家川縣建設成為環境優美、清潔文明、整潔有序、最佳宜居的衛生縣,為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目前,馬關鄉、川王鄉等鄉鎮已確定了環保監督員、保潔員、清運員等人員,制定了工作人員職責,環境整治、垃圾清運正有序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