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日上午,由甘肅省首屆科技功臣、省農科院小麥研究所所長周祥椿教授帶隊組成的CCTV-7中央電視臺農業頻道《農廣天下》欄目組一行10人在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就冬小麥新品種“蘭天15、19、20、21、22、26、27”等系列良種推廣和種植進行專題片拍攝。副縣長張海平及縣農業局負責人陪同參加。
拍攝組先后來到張家川縣恭門鎮古土村蘭天15號、趙陽村蘭天26號兩大冬小麥良繁基地,深入田間地頭,聽取周祥椿教授現場所作的講解,并實地進行了專題片采訪和拍攝。
周祥椿教授向拍攝組介紹了張家川縣種植冬小麥“蘭天系列良種”的地形地理、氣候環境等優勢,并就冬小麥新品種選種育苗、小麥條銹病遺傳多樣性、全膜覆土小麥示范推廣等方面知識進行了全面細致地現場講解。
拍攝期間,副縣長張海平及縣農業技術人員分別就全縣“蘭天系列”冬小麥良種繁育、種植、推廣的基本情況接受了拍攝組的簡短采訪。
相關資訊:冬小麥是張家川縣第一大主要糧食作物,常年播種面積20萬畝左右,約占糧田面積的44.4%,其豐歉直接左右著全縣糧食生產形勢和廣大農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全縣的糧食生產中尤其是冬小麥生產,歷屆縣委、縣政府都高度重視,每年專題安排部署,投入一定的資金,積極引進新優品種,推廣先進實用的栽培技術。
自上世紀80年代中期,在甘肅省首屆科技功臣、省農科院小麥研究所所長周祥椿教授的關心支持幫助下,我們積極和科研院所聯系,大力引進周祥椿教授培育的蘭天15號、19號、20號、21號、22號、26號、27號等高產優質冬小麥品種作為全縣小麥生產的主體品種,目前分品種推廣種植面積達到1.5萬畝-2萬畝以上。并在趙陽、古土、下龐、水池、樹坡等村建立了穩定的冬小麥良繁基地,年繁殖優質種子300多萬公斤,確保了全縣大田生產用種。同時在周祥椿教授的主持指導下,張家川縣承擔了國家小麥產業技術體系研究的各項實驗項目,如:農業部小麥高產創建項目,甘肅省隴南冬小麥條銹病遺傳多樣性控制示范推廣項目,全膜覆土小麥示范等項目。無論是從優良品種的推廣還是項目的實施,都對全縣冬小麥的生產發展起到了極大地推動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