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7日下午,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委書記劉長江在縣迎賓樓三樓會議室主持召開會議,及時傳達張景輝書記在檢查指導我縣防汛救災工作時的指示精神,全面安排部署我縣防汛救災工作。
縣人大主任李升平,縣委副書記、縣長馬中奇,縣政協主席李棟一,縣委副書記李肖鋒,縣委常委馬利民及縣委辦、政府辦、國土、民政、交通、農業、水利、畜牧等部門負責人參加會議。

劉長江說,張景輝書記在我縣抗洪搶險的關鍵時期,來我縣檢查指導工作,充分體現了市委、市政府對我縣抗洪搶險和災后重建工作的高度重視,是對我們全縣干部工作的極大激勵和鞭策。根據新的氣象預報,17日到21日有6天的強降雨時間,在上次強降雨造成嚴重損失的基礎上,再次強降雨是對我們全縣干部的嚴峻考驗,面對這種嚴峻的考驗,當前要做好幾方面的工作:一是深入排查災情,確保項目上報。前面,我們對災情已經統計上報了,但從檢查看,個別部門災情統計不全面,不深入,個別僻遠的死角村干部沒有深入。今天會議后,縣委辦、政府辦要再做安排,要求干部要深入每村每家每戶摸清災情,然后按系統統一上報項目。關鍵是各行各業要根據災情申報項目。交通部門要摸清那些路段要申報項目、水利部門要摸清那些險情險段要申報項目、文物、教育、農業、衛生等部門都要根據受災情況上報項目,民政要摸清多少村莊、多少人要搬遷,要根據災情準確及時上報項目。二是妥善安排群眾,確保生活正常。災情發生后,縣鄉干部救災是及時的,但個別干部認識還不夠明確。全縣各級干部一定要從講政治的高度、充分認識災后重建的緊迫性,從促發展的高度、充分認識災后重建的重要性,從保穩定的高度、充分認識災后重建的必要性。集中安置的莊河、馬黑曼、楸木3村的群眾17日下午6時前必須全部撤離,保證每戶一頂帳篷。要保障基本的生活設施,安置點要避水安全,要有水路、有電、有廁所,防疫安全要到位,要堅持24小時值班。要建立群眾組織,開展群眾臨時安置點建設。分散安置的要統一標準,分發統一的零時用品。鄉村干部要嚴守紀律,不準克扣挪用救災物資。三是建立預警機制,確保人員安全。近期將有強降雨,縣上要建立總值班,鄉、村、點要建立預警機制,特別是排查出來39處有安全隱患的,要實行雙線值班制,既要有干部值班,又要有群眾值班。要排定班次,責任到人,完善預案,確定群眾轉移路線、地點及預警信號的發出等工作,確保人員安全。交通、水利等部門對重要的險情險段要確定預警人員,保證人員到位,信息暢通,工作到位。四是做好重建規劃,確保及早開工。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要組織干部群眾及時處置。要組織120人的搶險應急隊伍及時疏浚河道,對險情險段進行加固。對災情嚴重的莊河等村,組織地質人員對重建選址進行鑒定,通過整合異地搬遷、危房改造、民政爭取等渠道科學規劃報項目,在三到五天里拿出方案,讓群眾現場選擇建筑式樣,及早開動,確保封凍前完成主體工程,在明年夏季洪澇之前讓群眾入住。五是強化組織領導,確保工作到位。要按照縣級領導包鄉,鄉鎮領導包村、村干部包戶工作機制強化領導。每個鄉鎮都有兩名縣級包鄉領導,這一周內每天要有一名包鄉領導在鄉鎮值班,深入鄉鎮負責組織領導工作,鄉鎮干部必須深入村組,建立預警機制、值班制度、信息暢通渠道,有問題及時請示匯報。這周雙休日要繼續上班,確保汛期人員到位。

縣委副書記、縣長馬中奇在講話中指出,張景輝書記對我縣抗洪救災工作的指示精神,劉長江書記在講話中作了全面傳達。這次受災,給我們一個警示,張家川雖然處于干旱山區,但也有發生特大水災的可能。據氣象部門預報,今天到22日又有一次強降雨過程,防災減災工作形勢嚴峻。各部門要加大全縣險情路段、河流、地質隱患的預防,要提前把救援物資運送到有險情的地方。國土、水利、環保部門要及時開展對胡川河沙場的治理,保障行洪暢通,確保縣城及周邊群眾生命財產的安全。全縣各級干部要提高認識,樹立抗大澇的思想準備,確保全縣人民生命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