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值隆冬,萬木凋零。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張川鎮、恭門鎮、馬關鄉等鄉鎮的農民利用農閑時節正在搭建塑料蔬菜大棚,蔬菜產業如雨后春筍,正在阿陽大地蓬勃發展。

今年,張家川縣蔬菜種植總面積7.52萬畝,比上年度增加1.96 萬畝,蔬菜總產14.08萬噸,比上年增加了0.78萬噸,總產值21028.7萬元,比上年度增加11629.7萬元。其中,塑料大棚生產面積1841畝,蔬菜總產1.14萬噸,總產值1704.6萬元;地膜蔬菜種植面積面積3.1萬畝,總產量7.09萬噸,總產值14220萬元;露地蔬菜面積4.13萬畝,總產5.8萬噸,總產值5024.1萬元,日光溫室生產面積0.008萬畝,總產0.048萬噸,總產值80萬元。

為了讓蔬菜產業迅速壯大,張家川縣出臺了《張家川縣蔬菜產業扶持發展意見》,對新建日光溫室和塑料大棚采取以獎代補的辦法,每建一棟塑料大棚財政補貼1000元,建一座日光溫室補貼10000元,縣財政共拿出360萬元發展蔬菜產業,主要用于設施蔬菜基地建設和無公害標準化蔬菜生產方面,為全縣蔬菜產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為了提高菜農種植水平,農業部門加大了技術培訓力度。一是在張川、大陽、龍山、劉堡、恭門、胡川等鄉鎮的22個村進行了集中培訓和現場指導,共舉辦各類蔬菜技術培訓班18期,累計培訓650人(次),散發技術宣傳資料3000余份;二是為張川、胡川、劉堡、木河、龍山、大陽、恭門七個鄉鎮17個村的塑料大棚蔬菜種植農戶舉辦專題培訓5期,受訓農民310人(次);三是以基層蔬菜生產合作社負責人、社員代表為主舉辦經紀人培訓班1期,參加培訓40人;四是為了提高技術培訓效果,由縣經作組織技術干部編寫了《張家川縣塑料大棚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培訓教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五是組織黨支部書記、蔬菜種植人員赴山東壽光、我市武山等現代農業示范區和蔬菜種植先進縣區實際參觀學習。張家川縣把新品種推廣作為農民增收的另一渠道。全年共引進辣椒、番茄、菜豆等蔬菜優良新品種引進新品種12個,其中辣椒品種5個,航天5號、航天4號、航天9號、0802等,番茄品種2個,有天蓬、秋艷等;菜豆品種2個,有泰國精選架豆王、愛豐超長嫩龍豆,其它菜種3個。新品種推廣面積達到了16780畝,涉及張川、龍山、木河、劉堡、胡川六鄉鎮16村。

胡川鄉王安村的青椒產業是近兩年才發展起來的。談起發展這一產業,村民馬伊布深有感觸地說:“鄉里為我們農民統一提供優質良種,統一配備農藥、化肥,并派專業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指導生產,鮮椒畝產高達3000多斤,畝收益4000余元。”

蔬菜產業被張家川農民喻為富民產業,得到農民的一致認可。今年,大陽鄉農民楊曉文在全縣第一家建起了8棟日光溫室,他在自家的溫室里一邊侍弄剛種的小菜,一邊滿懷信心地說:“現在菜價很好,明年開春就能賺大錢。”截止目前,張家川縣在張川、龍山、劉堡、木河、大陽、木河、恭門、川王、馬關等9鄉鎮共建成塑料大棚2050棟,面積1025畝。

通過政府積極組織引導、扶植,蔬菜產業成為廣大農民群眾致富的新途徑,張家川農民致富的夢想將不再遙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