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質增效 奮力趕超
——龍山鎮經濟社會強力追趕式發展
2011年,張家川回族自治縣龍山鎮各項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緊緊圍繞縣委十一屆八次全委擴大會議精神和全縣三級干部會議提出的奮斗目標,以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為契機,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狠抓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著力改善民生,不斷加大市場建設與管理,強化創新社會管理,銳意進取、攻堅克難,有力的推進了全鎮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的追趕發展。

官泉村新建文化廣場
大力調整產業結構,農業產業有了新提升
2011年,龍山鎮按照“三區三園五帶”規劃,按照“川區抓蔬菜,半山抓玉米,淺山抓洋芋,高山抓牧草”的農業產業發展思路,農業工作取得新突破。完成雙壟溝播玉米9000畝。其中,以鄭家、榆樹兩村為中心,連片規模種植面積4000畝,涉及9個村,1920戶8963人,戶均播種面積達到2.1畝。種植地膜小麥1240畝,為來年群眾增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鎮上通過與信用社多次協調貸款30萬元,農戶自籌50萬元建成冬暖棚8座,預計每個棚預計純收入1.5萬元,年純收入60萬元。引導鼓勵韓川村村民張亞榮等三戶農民投資65萬元在本村建成高標準養羊小區一處,存欄量將達到2000余只,年出欄量達到4000只以上,年獲純利潤120萬元以上。

已開通的西韓公路
堅持民生優先,努力使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2011年硬化村道26.3公里,極大的方便了群眾的出行。為了解決龍山鎮交通擁堵的壓力,規劃設計打通龍山鎮西街小學至環城路為主街道,與中城北路平行,并在街道兩邊投資修建二層商鋪,進一步繁榮市場,調整龍山市場布局,盤活龍山西街市場資源,緩解北街市場壓力,發展龍山經濟。打通西溝大橋至韓川村公路,緩解西部鄉鎮三縣(秦安、清水、莊浪)四鄉鎮(龍山、大陽、馬關、梁山)的交通壓力。項目總設計長1630米。寬10米,涉及拆遷農戶13戶,面積600平方米。涉及征地23.5畝。目前鎮上已邀請交通局技術人員完成規劃工作,工程已開始啟動。硬化官泉村戲場3348平方米。馬黑曼整村搬遷規劃宅院30座,已開工建設,年內完成了基礎工程。全年向農村低保戶共發放低保資金630多萬元。抓好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參保人數11768人,繳費人數8251人,參保率達到54.34%,收繳保費1002900元,今年社保新擴面2446人。全面落實強農惠農政策,發放種糧補貼14萬元、良種補貼20萬元、農資綜合直補95.7萬元,總計129.7萬元。充分發揮鎮勞務站等就業平臺的作用,年內共組織兩次400多人參加的勞動就業培訓,20多人參加了縣人社局所舉辦的勞務輸出現場招聘會,有4人現場與香港企業簽訂勞務合同實現就業。啟動了鎮綜合文化站建設,龍山鎮綜合文化站占地面積182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為506平方米,工程總投資70余萬元,該工程與2011年4月動工,在2012年5月底竣工,并將交付使用;全鎮已建成北河、榆樹、連柯、樹坡4個新農村文化大院,為群眾開展文化活動提供了場所。
劃行歸市,市場體系建設與市場管理邁上新臺階
龍山鎮自古以來是商賈重地,區位優勢明顯,交通四通八達,連接周邊諸多鄉鎮,輻射近20萬人口。為此,龍山鎮不斷完善八大專業市場建設和管理,市場體系建設與市場管理工作邁上新臺階。積極爭取項目,完善龍山干鮮果蔬菜市場(永興農貿市場),規劃搬遷木材市場及糧食市場,目前永興農貿市場改擴建項目已申報正在審批當中;采取劃行歸市,保障了交通要道的暢通與安全,使市場面貌大為改觀。

馬黑曼新農村示范點
規劃先行,小城鎮建設如火如荼
2011年3月24日縣四大組織就龍山鎮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進行了專題調研,為龍山鎮的經濟社會發展指明了方向。會后,龍山鎮黨委、鎮政府高度重視,立即召開黨委會議,準確領會調研精神,科學定位,明確發展思路和發展目標。龍山鎮按照中國皮毛之鄉,隴上商貿重鎮,張家川縣商貿中心的發展定位,本著科學合理、適度超前的原則進行,完成了龍山鎮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的設計。

今年即將完工的鎮文化站
強化社會管理,和諧社會再出新成效
龍山鎮堅持“預防為主、打防并舉、標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針,從源頭著手,認真開展排查、調解、幫教、禁毒、嚴打、反邪教等工作,積極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各項工作措施的落實,創造了安定、和諧、穩定的社會治安環境。共摸排各種矛盾糾紛201起,其中重大疑難糾紛7起,均已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調解成功率達100%。組建了20支由包村干部、村兩委干部和村民小組長組成的法制宣傳隊伍,負責收集、匯總、報送治安信息開展法制、綜治宣傳教育。構建治安防范網絡。全鎮成立治安巡邏隊伍20支,114人,堅持在重大節假日上街(路)巡邏。起到較好防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