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前農村看書難、買書難、借書難,農閑時候大家聚在一起就只能打牌賭錢,小孩沒人管也到處亂跑,F在有了農家書屋,一有空閑到這里來看書充電的人都坐得滿滿的,大家的學習熱情都很高。”一位正在書屋里翻閱科技雜志的農民說到。
據了解,張家川回族自治縣自2008年實施農家書屋項目建設工程以來,先后建成271個農家書屋,實現了全縣15個鄉鎮255個行政村農家書屋全覆蓋。同時,張家川縣還緊密結合民族地區實際,在11家清真寺建成農家書屋11個。每個書屋投入經費2.5萬元,其中省、市、縣分別財政配套2萬元、1500元、1500元,鄉鎮自籌2000元。按照農家書屋均有不少于20平方米的固定場所的要求,購置了書架、桌椅、書柜等基本設施,并由縣新華書店為每個書屋統一配置配送1316個品種2519冊總價值26136.80元的書刊和音像制品。圖書內容涵蓋政策法規、農業科技、幼兒教育、家庭醫療、生活保健、民風民俗、社交文藝等各個方面,從根本上解決了農民群眾“買書難、借書難、看書難”的問題。

為了將書屋打造成以開展技術培訓、宣傳農村政策法規、豐富農村文化生活的新農村文化建設新平臺。張家川采取“五個結合”的方式,多角度、全方位提升書屋綜合效能,真正實現文化惠民。
一是與村黨組織活動緊密相結合。把農家書屋讀書活動與村黨員會、村民代表會有機結合,不斷豐富黨員群眾學習內容,有效助推基層黨組織建設。
二是與遠程教育相結合。將農家書屋種、養殖技術與遠程教育電視相結合,認真組織開展家禽養殖和花卉種植等培訓活動,努力實現理論與實際有機結合,使農家書屋真正成為農民朋友學文化、學技術的重要平臺。
三是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充分利用農家書屋組織群眾廣泛開展經常性讀書學習活動,逐步打造視野開、知識廣、文明水平高的新型農民,不斷推進全縣新農村建設步伐。
四是與服務農業相結合。書屋在配置圖書時,堅持“貼近農村、服務農業”的原則,從農民的實際需求出發,有針對性地搜集農民需求的信息。由村黨支部文化活動室為書屋配送以農業實用技術類為主,涵蓋文化教育、生活科技、時政法律、紅色文藝影像資料等各種圖書,并做到?闯Q常新。
五是與民主管理制度化相結合。制定《農家書屋管理規定》、《圖書借閱制度》等管理制度,對各類圖書實行借閱登記制度,配備圖書管理登記員、圖書借閱登記本,由書屋管理員對圖書的保存、流轉進行認真記錄,確保“農家書屋”長期有序運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