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成立于1953年的張家川回族自治縣,2013年7月6日將迎來60周年華誕。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是全國回族比例最高的少數民族自治縣。建縣以來,在黨的民族政策的光輝照耀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張家川縣歷屆縣委、縣政府帶領全縣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勵精圖治,奮發圖強,推動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不斷取得新的成績。
60年風雨歷程,60年滄桑巨變。為了充分展示張家川回族自治縣60年來的新發展、新變化,從即日起特推出《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成立60周年》系列報道,熱烈慶祝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成立60周年。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成立60周年系列報道之四十三
張家川農業基礎設施全面加強
農業經濟穩步推進

今年以來,張家川回族自治縣緊緊圍繞年初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認真貫徹縣委十二屆二次全委擴大會議和全縣工作會議精神。以省市支持加快張家川縣經濟社會發展優惠政策為依托,以60周年縣慶為平臺,以建設全省“兩個共同”示范縣為目標,積極應對各種困難和挑戰,搶抓機遇,真抓實干,使全縣經濟社會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的良好態勢,實現了“時間過半、任務過半”的目標。上半年,全縣生產總值實現7.99億元,同比增長17.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7.09億元,同比增長44.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2.56億元,同比增長19.9%;大口徑財政收入完成9229萬元,同比增長23.7%;財政支出7.59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2.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5575元,同比增長14.9%;農民人均現金純收入達到1700元,同比增長19%。

農業基礎設施全面加強,農業經濟穩步推進。全縣農村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上半年,共完成農業總產值25615萬元,同比增長12.1%;完成農業增加值14878萬元,同比增長9.5%,占當年計劃的33%。

對農業投入的成效開始顯現,農村面貌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各鄉鎮工作積極性空前高漲,利用各種項目為群眾辦實事好事的愿望強烈。國家農村“一事一議”獎補項目、縣上農機路建設、蔬菜和肉牛養殖扶持政策、城鄉清潔工程在鄉村發揮了積極作用。今年,完成全膜雙壟溝播玉米種植12.1萬畝,種植馬鈴薯10.1萬畝、大麻1萬畝、中藥材1萬畝,種植優質牧草1. 89萬畝,新植優質果園3000畝,新增塑料大棚1028棟514畝。新建12個養殖場(小區),“張家川紅花牛”地理標志通過農業部評審,各類畜禽養殖量達到103.42萬頭(匹、只),其中,牛16.49萬頭,羊16.64萬只,畜牧業生產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通過近年的投資建設,一個以糧,經、草互補種植良種、良法、良舍綜合配套的大農業經濟結構正在全面形成。完成春季梯田建設1.0l萬畝,建設農田道路456. 2公里,建成農業沼氣池296口。隨著連五梁、龍山鎮農村飲水安全管網延伸工程和馬鹿河中小流域治理、后川河堤防工程、石峽灌區高效農業綜合開發示范區石峽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等一批農業骨干項目的啟動實施。11個整村推進項目順利推進,已完成投資1273.5萬元,今年第一批財政扶貧資金2224萬元已全部下達,扶貧開發取得新成效。及時足額發放各項支農惠農資金,落實惠農政策17項,資金1.38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