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召開會議)

(現場觀摩)

(現場觀摩)

初秋的阿陽大地,碩果累累。8月31日,全市中小河流治理及堤防工程建設現場會在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召開。天水市水務局黨組書記、局長薄海明出席會議并強調,認真貫徹中央1號文件精神,樹立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克難攻堅,千方百計想辦法,全力以赴抓管理,以100%的信心、100%的投入、100%的激情,為提高全市防洪減災能力,為天水水利事業的跨越式科學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
市水務局副局長郝國慶,張家川縣委副書記、縣長馬中奇,縣委常委、宣傳部長王志軍,副縣長張海平出席會議,秦州區、麥積區、甘谷縣、武山縣、秦安縣、清水縣、張家川縣水務局主要負責人及技術骨干參加了會議。

會議總結分析了我市前階段的堤防建設情況,仔細分析當前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對下階段堤防建設工作進行再動員和再部署,通報了2012年全市堤防建設進展情況,張家川縣水務局就堤防建設作了經驗介紹。

薄海明指出,張家川縣作為我市唯一的少數民族自治縣,屬偏遠貧困地區,縣委、縣政府把水利事業列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在縣財政極度困難的情況下擠出資金,加大水利重點項目投資,有力了推動了水利事業的發展,“少邊窮”地區的艱苦奮斗的經驗和做法值得全市水利系統學習和借鑒。尤其是富川水源工程和馬鹿河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張家川縣委、縣政府大手筆謀劃、高質量建設,以及張家川老百姓的鼎力支持,在項目的設施過程中,縣政府進行科學、文明拆遷,無一群眾上訪,保證了工程的順利實施。不僅如此,張家川的水利普查工作受到中央、省、市的高度肯定,為省市爭了光。全市水利工作要以張家川現場會為契機,真抓實干,推動全市水利事業大發展,大繁榮。
薄海明針對全市堤防工程建設,他要求,一要強化組織領導,落實責任;二要抓好重點環節,突破難點;三要加快建設進度,按期竣工;四要加強建設管理,確保質量;五要認真做好竣工驗收,切實加強建后管護。他還強調,今年的水利建設任務繁重,堤防治理工程、農村飲水安全、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和梯田建設等都是今年的硬任務,全市水利系統一定要統籌謀劃、協調推進、認真組織、強化監督,使全市的中小河流項目建設爭創全省先進。

馬中奇在致辭中指出,全市中小河流治理及堤防工程建設現場會在張家川召開,體現了市委、市政府對民族地區水利事業的高度重視和支持,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市水務局的具體指導下,張家川縣委、縣政府艱苦努力,切實推動全縣水利事業大發展,從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到飲水安全項目建設,從堤防建設到灌區節水改造,從水土保持到富川水源工程建設,采取了切實措施,把重點項目建設作為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具體行動和發展農村經濟、維護社會穩定的德政工程,并列為政府承諾為人民辦實事的重要內容之一,縣政府把小河流治理項目區鄉鎮納入全年千分制考核考核的內容,縣四大組織領導經常深入一線,監督指導,使水利這項關系到群眾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落到了實處。

與會人員還觀摩了中小河流治理項目張家川縣馬鹿河至龍口堤防工程建設項目現場。
據了解, 截止2011年底,張家川縣共建成各類堤防41處42.6公里,有效保護了3.47萬人和0.83萬畝耕地的防洪安全。富川水源工程位于張家川縣恭門鎮境內的牛頭河一級支流樊河上游,距縣城約23公里,是一項以農村人飲供水為主兼顧工業園區供水的綜合性水源工程。該工程是張家川縣水利發展與改革“十二五”規劃的重點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由省發改委立項批復,概算總投資1.22億元,計劃建設工期24個月。該工程水庫總庫容498萬立方米,興利庫容410萬立方米,死庫容75萬立方米,正常蓄水位1944.7米。設計年供水能力265萬立方米,屬四等小一型水庫。馬鹿河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于2011年4月由省水利廳、省財政廳批復立項,核定總投資895萬元。于9月10日正式開工,目前,已建成砂礫石堤身9.6公里,再澆砼基礎7.6公里,現澆砼擴坡7.2公里,完成總工程量20.8萬m3,完成工程總投資680萬元。

(通報2012年全市堤防建設進展情況)

( 張家川縣水務局負責人就堤防建設作經驗介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