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川縣【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系列報道之二
把握重點 健全機制
張家川縣努力構建民族地區中小學校黨建工作新格局

張家川回族自縣現有各級各類學校255所(其中民辦學校2所),教職工共3739人;現有黨總支15個,黨支部156個,在職黨員1121人,其中正式黨員824人,預備黨員297人。

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開展以來,張家川縣教育體育局黨委積極貫徹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和省、市、縣會議精神,立足實際,以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為總抓手,以農村小學黨建為重點,以規范化制度建設為保障,深入研究,把握重點,強化措施,健全機制,大膽創新,狠抓各項工作的落實,有力地促進了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的深入開展。
深入調研,突出“兩個關鍵”抓部署。一是摸清底數查找問題。采取自下而上、上下結合的方式,科學分析全縣268所中小學校類型、805名黨員結構、72個學校黨組織現狀,找準抓住了學校黨組織組建率、覆蓋率低,黨員總量少、結構不優、作用發揮不好,黨組織活動內容單一、針對性不強,黨組織凝聚力、吸引力弱等5個方面的共性問題和9個方面的個性問題,科學制定《關于進一步加強全縣中小學校黨建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了工作內容,確保工作有章可依,扎實推進。二是正視差距找準瓶頸。立足于22%的教師黨員總量和農村小學18%的黨組織數量,按照農村小學黨組織組建率提高到80%的要求,科學分析工作差距,找準中小學校缺乏黨員培養成長機制導致黨員發展難的工作瓶頸,抓住了破解難題的切入點。三是明確關鍵制定計劃。牢牢把握黨員發展和黨組織組建兩個關鍵任務,研究制定切合實際的中小學校黨員發展規劃和黨組織組建計劃,明確了7月、9月、11月三個關鍵時間節點和工作重點,有序有節推進中小學校黨建工作。四是理順關系組建機構。按照行政隸屬關系和基層黨組織屬地管理的要求,組建了15個學區黨總支和縣委組織部、教體局黨委、鄉鎮黨委等“三位一體”的督查指導機構,理順了學校黨組織與行政領導班子的關系,克服了黨建和教學“兩張皮”現象。

上下聯動,落實“三項措施”抓推進。一是堅持分類指導。針對不同類型中小學校黨組織工作現狀,著力在實現普通高中、初級中學、城鎮小學黨組織組建率100%的基礎上,采取定期調研、定期督查、定期觀摩、定期通報等方式,按照完全小學單獨組建、初級小學校校聯建、教學點掛靠活動的方法,狠抓農村完全小學、初級小學、教學點等不同類型小學黨員發展和黨組織組建,使全縣農村小學黨組織組建率由年初的18%提高到了9月底的87.7%,實現了中小學校黨建工作全覆蓋。二是堅持激勵推動。著眼于破解中小學校黨員發展難題,緊密結合教師隊伍崗位認定、職稱評定等政策要求,全面實行“一個支部一名年輕黨員”計劃,堅持在推優選先、職稱評定過程中,實行同等條件下黨員優先制度和優秀教師黨員表彰慰問制度,著力增強黨組織凝聚力和吸引力。今年,全縣表彰獎勵優秀教師黨員60名,同比增長2.6倍;慰問優秀知識分子教師黨員60名,同比增長6.5倍,調動了優秀骨干教師向黨組織靠攏的積極性。三是堅持跟蹤問效。著眼于加強中小學校黨組織規范化建設、發揮中小學校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增強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的實效性,通過實行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班子和學校行政領導班子交叉任職制度、中小學校校長和黨組織書記“一肩挑”制度、中小學校黨建工作目標管理責任制,定期明確工作重點和任務,堅持跟蹤問效,召開中小學校黨建工作推進會議,不斷加強對中小學校黨組織和黨組織負責人的問責,確保了工作任務的落實。

統籌推進,健全“四項機制”促長效。一是建立黨員培養成長機制。全面實施以“將黨員培養為骨干教師,將骨干教師中的先進分子培養為黨員,黨組織帶領骨干教師提高教學質量,黨員教師帶動其他教師提高教學水平”為主要內容的“雙培雙帶”工程,積極將優秀黨員教師推薦為學校領導班子后備干部,重視在優秀中青年教師、一線教學骨干、學科帶頭人中實行“群團推優入黨”制度,前半年共發展教師黨員282名,占全縣新黨員總數的31%,較上年增長3倍。二是健全黨員作用發揮機制。推行優秀黨員教師掛職鍛煉和鄉鎮下派黨建指導員制度,選派政治素質好、業務能力強的黨員骨干教師,到農村小學掛職校長助理、黨支部副書記等職務,協同鄉鎮黨建指導員,幫助黨建工作薄弱的學校創新黨員教師實踐鍛煉方式,夯實學校黨建工作基礎。止目前,下派掛職教師125個,下派黨建指導員165個,建立黨員責任區325個、設立黨員示范崗600余個、開設黨員示范課560余節,搭建了黨員發揮作用的新平臺。三是建立領導全員聯系機制。建立教體局黨委班子成員聯學區、鄉鎮黨委班子成員聯村學、學區總支班子成員聯校長的“三位一體”聯系制度,按照完全小學單獨組建、初級小學校校聯建、教學點掛靠活動的方式,指導所聯系的農村完全小學、初級小學、教學點等不同類型小學做好黨員發展和黨組織組建,止目前,縣教體局黨委6名班子成員聯系15個學區總支,130名鄉鎮黨委班子成員聯系223個農村小學,69名學區班子成員聯系223名農村小學校長,結成聯系指導對子464對,使全縣農村無黨員的小學由年初的75個下降到25個,創新了學校黨建工作的新格局。四是健全雙向考核評價機制。建立“雙向考核評價”機制,按照條塊結合的方式,分別賦予鄉鎮黨委60%和教體局黨委40%的黨建考核權重分值,通過督查調研、觀摩評比、述職測評、領導點評等方式,專項考核評價學校黨組織、黨組織負責人、黨建指導員、下派掛職干部等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情況,對年內工作任務落實不到位或未完成的,取消學校、學校負責人、學校黨組織書記、黨建工作指導員、下派掛職干部當年評先選優資格,形成了科學考核和推進工作的新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