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遞政聲 服務民生
張家川創辦手機報惠民生促發展

“方寸顯示屏,每天有縣情。千余精華字,體現大民生。”為進一步凝聚力量,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深入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2012年5月,張家川縣委宣傳部利用手機平臺,推出融傳遞政聲、理論學習、推進雙聯、情系三農、氣象服務等欄目為一體的手機報,每天免費向全縣2000余名干部群眾、宗教界人士發送信息,使干部群眾能夠以最快的速度了解縣情、縣勢。目前,張家川手機報已編發246期,成為當地“傳遞政聲,服務民生”的重要平臺。
“隨身課堂”給農村插上騰飛的翅膀
“是張家川手機報讓我走上了致富路,真是太感謝了!”說這話的是平安鄉新莊村的外出務工人員劉麗倩。原來,2013年張家川縣勞務辦與江蘇昆山企業簽訂用工合同,招聘張家川青年就業,盡管此前做了大量的宣傳工作,但許多邊遠山村的農民仍不知情,劉麗倩就是其中一個。2013年2月19日,新莊村支書妥忠玉在村里碰到劉麗倩時,翻開當天手機報給她說:“你看,縣勞務辦組織人員赴江蘇省昆山市樺晟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務工報名正在進行,工資待遇不錯,你不打算去報名嗎?”劉麗倩聞訊后,感覺喜從天降,簡單的收拾了一下便進城報了名,到勞務辦一打聽,距離結束報名時間只剩1天了,她很慶幸張家川手機報讓她搭上了外出務工的“未班車”。2月21日,劉麗倩與來自全縣和鄰縣的1100多名外出務工人員,帶著新年的新希望踏上了致富的征程。在后來的回訪中得知,她已給家中寄回近萬元的工資。
“張家川手機報真幫了我的大忙。”川王鄉鐵洼村黨支部書記海耀福感激地說,“如果不是手機報氣象提醒,今年鐵洼村400多個大棚的苗木就很難保全了,不僅經濟損失巨大,而且還會打擊群眾發展設施蔬菜的積極性。”今年3月的一天,海耀福收到張家川手機報后,注意到了預防春凍的內容。在這條手機報的提醒下,他連夜組織村民給400多個大棚覆蓋上了保溫草簾。
信息閉塞是張家川部分邊遠山區貧困的原因之一,而方便、快捷、實用的手機報卻能很好的解決這一原因。張家川手機報讓身處信息相對閉塞、發展相對遲緩的農村群眾能夠在最短時間內了解到與自身利益息息相關的縣情實際。為了更好地開展服務,張家川手機報開設了辦事指南、替您跑腿、服務三農等欄目,搭建起了資訊服務平臺,使之成為老百姓了解教育、醫療、衛生、農業等民生問題的重要窗口,讓惠民政策在實實在在的普惠工程中得以體現。
“掌上課堂”黨員干部理論學習的第二課堂
幾聲清脆的手機短信鈴聲響過之后,下班剛到家的縣委組織部干部馬小平收到了縣委宣傳部編發的張家川手機報信息。涓涓細流匯江海,字字珠璣寄真情。馬小平說,感謝縣上對每個黨員的關愛,讓我們能在茶余飯后利用“掌上課堂”學習黨的知識,理論素養在不知不覺中有了提高。手機報就像“隨身聽”一樣,讓廣大黨員干部的學習隨時隨地盡在“掌握”中。
張家川縣為創新黨員學習教育方式,提高基層黨組織工作信息化水平,針對當前黨員干部生活節奏快,工學矛盾比較突出的情況,借助手機“隨時、隨地、隨身”的優勢,挖掘網絡“信息豐富、資源共享”的優點,根據全縣黨員職務情況、從業狀況等,建立了縣級領導干部、鄉鎮縣直部門領導干部、村黨支部書記、主任等共1200個手機號碼的用戶信息數據庫,堅持面向全體,有針對性地發送信息。手機報緊貼當前黨建實際和黨員需求,設置了時事要聞、理論武裝、高層聲音、歷史上的今天、名言警句等10多個欄目,采取圖文并茂的方式,每周發送5期有關黨務知識、黨建動態等方面的最新信息,幫助廣大黨員及時了解黨建工作動態。張家川手機報已成為黨員干部學習的“第二課堂”。
“無線課堂”干部群眾了解時事的信息高速路
4月的一天,一陣短信提示音讓馬關鄉西莊村黨支部書記王存江放下手中的農具。翻開手機,一條寫有“市水務局幫聯西莊村筑富路”內容的短信讓他非常開心。說起手機報,王存江打開了話匣子。他說,原先我們了解縣上的重大決策部署只有到鄉上開會,現在不一樣了,雖然我們村收看不到縣電視臺節目,但每天下午縣上的重大活動、重要部署我們都會通過手機報了解到一清二楚,我們工作的主動性、積極性更足了。
去年2月份以來,張家川“千名干部聯萬戶”活動在阿陽大地火熱展開。在活動中,各級幫聯領導干部在走訪中發現農民對信息的渴求尤為迫切,但由于條件所限,無法及時獲取有價值的信息,縣委、政府的聲音傳達到基層耗時較長。張家川縣委宣傳部了解此情況后,主動與通信單位聯系,提出創辦張家川手機報的方案,很快得到進行了實施。目前,張家川手機報已編發246期,成為當地群眾了解時事的信息高速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