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年薪火相傳,鑄就輝煌;60載艱苦奮斗,回漢兒女迎盛會。在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成立60周年之際,8月19日,黨的十八大代表、麥積區伯陽鎮黨委副書記、曹石村黨支部書記劉田家來張家川考察。作為天水市唯一的十八大代表,劉田家在十八大會議期間,認真履行代表職責,積極參加分團分組討論,踴躍發言,把基層的聲音傳遞給黨中央,圓滿完成了參會各項任務。
“真沒想到,張家川的變化一天一個樣。從電視上看張家川60周年縣慶視頻,心里說不出的高興。張家川60年的發展變化,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黨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聚居區的廣大回漢群眾在民族優惠政策的陽光普照下,歡歡喜喜迎縣慶、齊心協力奔小康的熱情空前高漲”,這是劉田家在參觀回鄉風情園、60周年成就展后說的第一句話。
近兩年,張家川縣將獨具魅力的回族民俗文化融入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建成國內唯一一家將回族文化與伊斯蘭文化融為一體的回鄉風情園。該園區占地276.8畝,整個園區建筑從構思布局到整體結構,從建筑形式到展示內容,全面展示了張家川燦爛多姿的回族優秀傳統文化。在劉田家眼中,回鄉風情園既是一座改善城區環境、完善城市功能、提升縣城品位的市政基礎性工程,更是一座弘揚和傳承回族文化與伊斯蘭文化、打造隴上民族特色城的傳世杰作。
張家川60周年成就展總占地面積1080平方米,分序廳、歷史展區、民族民俗展區、發展成就展區、未來展望展區和留言廳六大部分。展覽館圖、文、光、電、聲并茂,馬家塬戰國古墓還原、新農村場景雕塑、民族特色十三花宴席雕塑、張家川縣城遠景規劃沙盤穿插其中。劉田家說,“60周年成就展檔次高、內容全、技術新,不僅藝術再現了張家川歷史人文、民俗風情,更全景式反映了自治縣成立60年來在黨中央、省市及歷屆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回漢兒女艱苦奮斗,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黨的建設等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為藝術再現張家川回漢人民在黨的堅強領導下由窮變富,由弱到強的時代精神,全景式反映張家川經濟繁榮、文化發展、社會進步的和諧局面,張家川縣委、縣政府從2010年精心編排創作《關山月》。19日晚,在張家川縣委常委、宣傳部長王志軍的陪同下,劉田家觀看了《關山月》。在他眼中,《關山月》全劇貫穿著回族對共產黨深深的感恩情和回漢民族間濃濃的兄弟情,是張家川回族群眾發自內心對美好生活的真誠歌唱,更是張家川33萬回漢兒女獻給自治縣60華誕的一份厚禮。劉田家深情地說,“《關山月》大氣磅礴,在全省、乃至全國都是數一數二的經典劇目,作為自治縣,能創作這樣一部反映民族團結的精品劇目,實屬不易,深受震撼。”
劉田家感慨地說,“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經過九十多年艱苦奮斗,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把貧窮落后的舊中國變成日益走向繁榮富強的新中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光明前景。我們對黨和人民創造的歷史偉業倍加自豪,對黨和人民確立的理想信念倍加堅定,對黨肩負的歷史責任倍加清醒’。張家川回族自治縣60年的發展,離不開黨的堅強領導,離不開中央、省、市各級民族優惠政策的照顧。衷心希望張家川縣委、縣政府能夠搶抓當前有利時機,以60周年縣慶為契機,抓項目、促發展,抓和諧、促穩定,齊心協力永葆自治縣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