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今年上半年,在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各鄉鎮按照縣委十二屆四次全委(擴大)會議暨全縣工作會議精神,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及省市縣黨代會精神為指針,緊緊圍繞“迎縣慶、促跨越、倡文明”的全縣工作主線,堅持“舉特色旗、打民族牌、走富民路、建和諧縣”的基本方略和“發展高于一切,穩定壓倒一切,民生重于一切,黨建保證一切”的基本理念,實施項目帶動、科教興縣、趕超發展三大戰略,做強草食畜牧業、礦產業、民族加工業、商貿旅游業四大產業,努力提升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產業化、工商經濟發展、城鎮綜合開發、社會事業發展水平,強力推動張家川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為總體工作思路,結合各自實際,倍加珍惜發展機遇,倍加推動轉型跨越,倍加營造良好環境,倍加維護社會和諧,倍加提升工作效能,在實現城鄉建設、三農工作、工業經濟、民生改善、社會管理等方面,培育和發展了特色亮點,較好地完成了上半年各項工作任務,張家川新聞中心現開設《特色亮點》系列,對全縣15鄉鎮的特色及亮點工作陸續予以報道。
胡川鄉2013年上半年特色亮點工作綜述

2013年上半年,胡川鄉積極實施“12345”戰略:即在“趕超”中求發展,達到一個目標(同步建成小康社會);在“實干”中要效率,開展兩項活動(雙聯行動,效能風暴活動);在“民生”上下功夫,搶抓三大機遇(中部工業園區落戶胡川機遇、莊天二級公路橫穿胡川機遇、“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政策機遇);在“項目”上求實效,抓好四大建設(美麗鄉村建設、城鄉一體化建設、小城鎮建設、安全飲水、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在“特色”上做文章,抓好五大產業(旱作農業、中藥材種植業、清真餐飲業、畜牧養殖業、勞務業)。促進了全鄉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農業農村齊發展。按期完成祁溝流域5000畝片帶種植及全鄉11800畝全膜玉米種植任務。在王安、倉下繼續擴大塑料大棚規模,引導群眾新建一批冬暖棚,優選蔬菜品種,增加產出效益,增加農民收入。在蒲家、陽山等村動員群眾種植黨參260畝。積極扶持前梁村馬志忠兄弟倆的綠地養殖場,目前養雞場已建成場房320平方米,轉讓林地50畝,放養山雞3000多只;養羊場修建羊舍240平方米,飼養良種羊150只。寧馬村整村推進項目中引進基礎母牛172頭。加大對深坷養牛場、祁溝、劉塬養羊場指導、扶持力度。狠抓春季畜禽防疫工作,使春季牛(2485)、雞、羊(2189)防疫密度均達到了100%,確保防疫不出問題。借助省、市、縣三級地稅系統聯系王安、張堡村的良好機遇,大力爭取幫扶資金28萬元,總投資124萬元,在此兩村硬化道路3公里,修建水渠320米,涵管9處71米。目前,兩村道路硬化工程已全面竣工。此外,寧馬村整村推進扶貧開發項目已完成各項任務,總投資115萬元,其中,道路硬化2公里,護坡260米,涵洞2道,邊溝550米。

“美麗鄉村”展新姿。按照“打造一條線、抓好示范點、建設美麗村、彰顯回鄉情、展示南大門 ”的工作思路,全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共清理五堆3127處,拆除廁所、牛棚等違章建筑27戶46間。修建圍墻3160米,粉刷墻面33600平方米,回填土方57000方,新修水渠1200米、檢查井23個。配備垃圾箱16個、果皮箱40個。在倉下等沿二級路的村兩側安裝太陽能路燈34盞。同時,設置低保公益性崗位,確立了村級保潔員1410人,實行分段包干負責和生活垃圾專人清運機制,確保了環境衛生整治的穩定性和長效性。
社會事業促和諧。為鄉幼兒園建設征用土地3畝。為中部工業園區排洪渠建設征用儲備土地100畝。結合60周年縣慶,加大宣傳力度,制作固定性宣傳牌35個,大力宣傳黨的政策和伊斯蘭優秀文化,利用鄉文化站舉辦群眾性文化活動1次。收繳2014年參合金104萬元,占任務100%。收繳2013年新農保參保6298人,占任務90%。為受災和困難群眾發放生活救助金16萬元。積極動員廣大青年參軍入伍,一名青年各項檢查合格, 列為預征對象。加強社會管理創新,全面落實“三三五五”社會管理工作法,鄉社會服務大廳全天為群眾辦理各項手續,圍繞迎縣慶保穩定要求,積極開展“四個講清”活動,排查調處各類矛盾糾紛,妥善解決上訪事件13起,全力維護社會穩定。
基層黨建強保障。胡川鄉按照“六室八有”的要求布置了村陣地,投資80余萬元在胡川、蒲家新建村陣地,目前已基本完工。年內在祁溝等12個村陣地修建圍墻280米,為劉塬等6村配備辦公設備,改善辦公條件。新發展黨員23名,按期轉正黨員48名。充分發揮鄉鎮紀檢監察組織的監督查辦案件職能,加強對強農惠農資金落實情況跟蹤檢查,確保各項資金及時到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