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心聲當為美
——《關山月》美的意象啟示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創作的大型音樂、舞、詩劇《關山月》,以回族的民族標志――星月與張家川的地理標志――關山的巧妙結合,把回族在張川的百年歷程史詩般的表現得淋漓盡致。繁雜的生活場景,在一組組美的畫面與意象流動中描述,苦難的生活歷程,艱辛的奮斗足跡,坎坷的發展道路在一幅幅美的場景與樂章中張揚。描述與張揚中,渲染與烘托下,告訴人們今天的生活現狀是來之不易的.同時也啟迪人們,團結和諧是發展主題,珍惜當前,感恩祖國更是時代主旋律。有了團結,才有夢想的延伸,有了團結,才有希望的迸發。
創意之美。一樣月色各類別。同樣的關山月色,因為時代不同,主人的境遇不同,看月的心情與月下的情懷也就不一致。一切的變化都來源于時間與空間。為此,劇本把“月”這個時間概念放置于關山這個空間概念之下,以月的變化入手,通過彎彎的月芽兒拉開序幕,由此引出了殘月、古月、新月、明月、圓月五組月的盈虧現象,組成劇作的五個篇章,把長長的時間切割成五個階段,同樣的空間關山,因為月色不同而有了不同的景色。關山與月的組合,讓遙遠的時間距離拉近,把空曠的空間位置放大。一方面,五個篇章把凝固于歷史深處的時間給激活了,沉睡了的記憶,積淀下的往事都一一展現著、流動著。那些凝結的時間在歌唱,靜態的時空通過動態的意象轉動起來,一組組意象與一段段往事形成了同向合力,增加了藝術感染力,也深化了主題。另一方面,五個篇章是把月的運轉過程,由靜而動,由抽象而具體,由物象而現實一一進行表現。讓人在大密度的靜態畫面里尋找大跨度的民族情感流動,在大色塊的舞蹈光澤里尋找大飛躍的民族地區發展。畫面結構與民族情感一脈相承,畫面意象與民族歌舞一起跳躍。再配以詩、快板、民族歌舞,以文化的融合過程表現民族團結的節拍,喚醒人們的記憶,啟發人們珍惜民族文化促進過程中帶動的民族情感認同。
韻律之美。《關山月》韻律主要表現在詩的韻律與音樂的韻律互動中。“詩言志,歌詠言”、“長歌當哭”也許在這里更能確切的體現。劇本詩句以寫心抒情的目的,用通俗、易懂、上口、易記而又韻味悠長的語言,娓娓講述著回族入住張家川大地的一片片足跡,一串串記憶,還有一頁頁辛酸與苦難,當然更有一場場堅強與奮發。在這里,一行行詩句中飄溢的民族風韻、散發的民族風情,表現的民族習俗都是理解民族個性、體味民族精神的一個窗口,或者是了解民族情結的一部史詩。不言而喻,任何藝術表現的對象,都是通過人們最易接受最能領會的形式表現出來,文字本身的意味和文字之外的韻味都是感動人們心靈的重要元素。在音樂的韻律中,時而低沉凄麗,時而蕩氣回腸,時而歡欣鼓舞,時而高亢激昂,樂調隨情節變化而起伏。《禮記.樂記》中有言“感于物而動,故形于聲”,鐘嶸《詩品.序》中說“歲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遷,辭以情發”。的確,在張馳有度、沉浮相間的音樂節奏里,感受故事情節的轉換過程,體驗民族生命個體甚至生命群體的愛、恨、痛苦、奮斗經歷,仿佛再一次讀張承志先生的《心靈史》一般。那種美的形式與內涵之外的感懷,是難以用語言表達的。
造型之美。舞蹈是用肢體語言表現美的意象。劇作以舒展的、柔美的、和諧的肢體動作的并列與組合,全方位的展現了一幅幅民情風俗畫,更表現了民族情感發展過程。還特別大膽的運用了民族宗教動作,讓觀眾可以從一舉一動中,從一仰一合里,感受民族心聲。“神與象通,情變所孕”。回族入住張家川,可以追溯到唐宋時期絲綢之路繁盛之際,但回族大規模的入住張家川,卻源于清朝末年的回民起義失敗。劇本只取主題,放置于關山月色――這組特定的意象之中,固定造型與流動造型相互組合,個體造型與群體造型相互對接,組成了另一幅畫面,也構成了一組飽含著民族血淚與辛酸,滿含著民族希望與夢想的民族歌謠。特別在穆斯林的葬禮、穆斯林的婚禮、四碗子香茶敬親人,這些最有民族品位的造型,讓人了解回族風情的瞬間,體驗到了民族個性的至美之處。
服飾之美。民族服飾是一個民族的心靈痕跡,更是體現民族個性的名片。劇作色塊來源于服飾變化,而服飾是對回族服飾的全部展示。在純潔的主色調下,不同角度的展現回族服飾,實質上就是展現回族文化現象,讓人們沿著服飾的變化感受回族文化的歷史悠久、絢爛多彩和積淀豐厚,沿著整齊、美觀、簡樸、舒適的打扮感受他們的生活品位。服飾色彩變化成了劇情變化的調節劑,殘月下的冷色,讓人感受到的是蒼涼與悲壯,古月下的暖色,讓人可以體味到一點他們走向正常生活的樣子。但到了新月、明月和圓月之下的色調,則以美的形式突現著民族歡快的、充滿激情的、渴望團結的、致富路上奮力拼博的那種精神與斗志。
風情之美。民族風情是一個民族的文化精粹,也是一個民族耐以生存的文化基因,更是一個民族精神核心。劇作在敘述過程中,巧妙的插入了幾組優美的民族風情畫,如穆斯林的葬禮,那種對生命無常的虔誠哀禱,凄婉的、清涼的樂調下的畫面,看之無不讓人動容。還有一組是穆斯林的婚禮,那種帶著民族激情的歡悅,帶著民族個性的嬉鬧,更讓人拍手叫絕。還有關山花兒會,一朵優美的民族之花,開滿了關山,唱遍了關山,煽動著少男少女之心,也感動著觀眾之心。最后,四碗子香茶敬親人,通過民族語言與民族禮節,展現回族生活禮儀的瞬間,又一次反映了回族經過多年的努力與奮斗,走向了新生活的歡欣與喜悅。
《關山月》表現的美遠不止這些,往往是一種意象中蘊含著多種意象,或者是意象相互交叉、重疊和反復,形成了至美的組合,就是這樣的組合,讓張家川的文化韻味拉長了。它給予人們的不止是視覺的沖擊,不止是情感的激動,更多的是回味與深思,更深的是感恩與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