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鄉綻放文明花
——張家川縣多渠道多形式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近年來,張家川縣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為根本,以開展“十佳道德模范”、“星級文明農戶評選”、開設“道德講堂”、“尋找最美張家川人”、“十佳美德少年”的評選以及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教育和治理等活動為載體,培育和踐行社會核心價值、學習身邊好人已成為33萬回漢人民的自覺行動,為加快轉型發展、建設幸福張家川凝聚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有力的道德支撐。

“道德模范”回鄉精神文明的引領者
結合縣慶開展的全縣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對全縣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中涌現出的10個十佳道德模范個人進行了表彰。在頒獎現場,“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跡讓參加典禮的廣大黨員干部與基層群眾接受了一次道德的洗禮。馬小龍是一名機關工作人員,他對記者說:“道德模范身上閃光的道德力量使我受益匪淺,我今后要在自己的崗位上奮發有為,為建設和諧奮進新張家川貢獻力量。”通過表彰形成了在全縣廣大干部群眾中追求先進、崇尚先進、學習先進,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促進社會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平進一步提高。

“道德講堂”回鄉崇善尚德的傳播者
張家川縣精心組織實施以“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人講自己事、身邊事教身邊人”為主要形式的“道德講堂”建設,制定《張家川縣“道德講堂”建設實施辦法》。依托“道德講堂”先后開講3場,把“道德講堂”作為加強道德建設的常態化載體,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著力增強思想道德建設的吸引力、感召力、實效性,弘揚文明風尚。通過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人講自己事、身邊事教身邊人,積極營造學習道德模范、崇敬道德模范、爭當道德模范的濃厚氛圍,引導廣大群眾“積小善為大善”、“積小德為大德”,自覺成為道德的傳播者和踐行者,共同推動全縣形成“講道德、做好人、樹新風”的良好社會風尚。
“美德少年”回鄉愛國盡孝的傳遞者
結合全市“天水美德少年”的評選表彰,張家川縣積極在全縣廣泛開展“十佳美德少年”評選活動,經過各學校上報、選拔公示環節等產生11名美德少年,上報市文明辦,其中7人受到表彰,榮獲天水市“十佳美德少年”榮譽稱號。進一步挖掘和培樹未成年先進典型人物、事跡,影響和帶動全社會良好道德風尚的形成。通過樹立一批可親、可敬、可信、可學的少年兒童道德先進典型,讓全縣少年兒童學有榜樣、行有楷模、趕有目標,在全社會形成知榮辱、樹正氣、促和諧的良好道德風尚。

“最美張家川人”回鄉文明建設的先行者
“王建忠、王存福、包鳳祥、馬曉斌”一個個響亮的名字已經深入人心,他們就是2013年度“最美天水人”最美基層干部和善行天水年度人物。
馬曉斌和包鳳祥勇救落水兒的事跡感動了很多張家川市民,他們因此也被評為善行天水人物之一。頒獎典禮現場觀看者李繼學說:“我可能有這個想法,但是我會不會付諸于行動呢?我要打個問號。我們看到了,但是我們未必會去做,但是他看到了想到了,更是去做了。”
在張家川或許像馬曉斌、包鳳祥這樣的先進人物正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改變著社會風尚。張家川縣在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活動中,注重選擇一批本地先進人物,通過道德模范的評選、感動人物的頒獎典禮、道德講堂等多種形式,把一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模范者,傳播開來,激勵更多的人去主動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