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5日,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委副書記妥國保帶領扶貧、畜牧、民政負責人先后深入張棉鄉東峽村、劉堡鄉趙灣村、平安鄉磨馬村、恭門鎮楊坡村、閆家鄉鐵古村、馬鹿鄉龍口村,重點圍繞東部基礎母畜繁育區和產業發展扶貧互助協會建設開展調研。每到一村,調研組就群眾關心關注的產業發展扶貧和基礎母畜繁育建設,與鄉村兩級干部面對面座談,交流探討互助協會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為培育壯大畜牧養殖特色產業,促進全縣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今年,張家川縣委、縣政府決定在全縣選擇20個貧困村為試點村,探索建立村級產業發展扶貧互助協會,縣財政為每個村注入資金50萬元,同時配套扶貧互助資金,采取“政府拿、扶貧投、企業捐、會員繳和雙聯單位補”等多種形式,力爭使每個試點村的互助資金達到100萬元,目的是幫助貧困村貧困養殖戶解決畜牧產業發展資金短缺的難題。
妥國保在調研中指出,東部基礎母畜繁育示范區作為全縣農業“三區三業五帶”建設中重要的一區,試點建立村級產業發展扶貧互助協會有一定的群眾基礎和發展優勢,不僅能有效緩解貧困村畜牧產業發展資金短缺問題,提高貧困農戶自我發展、自我管理、自我經營能力,同時對鞏固“全省肉牛產業大縣”建設,促進畜牧養殖業實現量的擴張、質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各有關部門和鄉鎮要充分認識開展互助資金試點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將其作為全省“1236”扶貧攻堅行動的核心任務和今年全縣農業農村工作的重點,高度重視,精心組織,行動上要快、措施上要實,力爭月底試點村互助協會成立運行。
妥國保強調,東部六鄉鎮要將扶貧互助協會建設作為當前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頭等大事,積極深入試點貧困村,廣泛宣傳互助資金試點的意義和操作方法,通過多種形式宣傳,進一步激發貧困農戶參與協會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切實轉變職能,加快工作進度,通過民主選舉和群眾協商討論,盡快成立試點村互助協會理事會、監事會等管理機構和人員,健全完善相關方案制度章程;要強化協會資金運行指導監管,充分發揮協會理事會和監事會作用,制定切實可行的資金防范監管措施,實行會員監管、協會監管、外部監管有機統一,確保互助資金健康可持續運行。財政、扶貧、畜牧、民政等有關單位要密切配合,明確職責,具體抓好試點工作的組織實施、人員技術培訓和監督指導工作,推動試點工作健康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