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黨員干部做得好不好,群眾最有發言權。在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張家川縣堅持問題導向,廣泛征求和聽取群眾意見建議,狠抓各項問題的整改落實,著力解決“四風”突出問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問題、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問題,說到做到、兌現承諾,群眾感受到了新變化,以看得見的成效贏得了群眾信任。從今日起推出“教育實踐活動巡禮”系列報道,大力宣傳全縣教育實踐活動在整改落實中的好經驗、好做法,不斷推進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深入開展。
張家川縣多措并舉集中解決新農合報銷難問題

為了切實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新農合報銷難等一系列問題,張家川縣堅持即知即改、立行立改,由縣委常委帶頭,牽頭單位主抓,認真研究制定了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案,集中解決了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
擴大門診統籌服務,解決新農合門診報銷難
縣醫院、縣中醫院從今年6月份起開展門診統籌報銷服務,使群眾門診報銷覆蓋全縣所有公立醫療機構,提高了服務質量,方便了群眾就醫報銷,實現了縣級門診統籌現場直補。按照比例,我縣門診患者單次費用補償最高可達80元。為了解決醫院新農合報銷周轉資金缺口,縣衛生局、縣財政局按照《甘肅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額度預付管理意見》,為各定點醫療機構撥付253萬元預付款,解決了周轉資金缺口問題。縣衛生局還利用多種形式廣泛宣傳新農合門診統籌補償政策、轉診轉院制度以及國家基本藥物政策,及時收集基層意見,積極爭取上級調整和出臺更加方便群眾就醫報銷的相關政策。
加大監管力度,確保門診用藥安全
為了保證門診用藥安全,縣衛生局聯合縣物價局、縣食藥監局經常性地開展了對藥品配送企業的督導檢查,加大監管力度,督促其按照政策規范經營,不斷加強對藥品配送、藥品價格和藥品質量的監管。定期不定期深入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加強督導檢查,指導其合理規范采購、使用、銷售基本藥物,禁止網下采購行為,杜絕采購銷售高價藥和非基藥。堅決要求各醫療機構診療時嚴格按病施治、對癥下藥,杜絕了無病濫取藥的現象。
優化工作流程,方便縣外就醫轉診轉院
各定點醫療單位利用多種形式對轉診轉院制度進行宣傳和公示,讓廣大參合農民、醫務人員了解轉診轉院的主要政策和具體做法,積極主動為應轉院患者辦理轉診轉院手續。對因病情急、危、重等特殊原因無法進行正常轉診轉院的,采取先住院治療,在3個工作日內通過電話、傳真等向縣合管辦登記備案的方式辦理網上轉診手續。對參合群眾在外地務工、探親或長期居住的,因病在當地住院的,將務工證明、居住證明通過電話、傳真等方式向縣合管辦登記備案,報銷時按照轉院辦理,極大的方便了群眾辦事。

實行首診負責,提高報銷比例,方便縣內住院及時報銷
縣內所有定點醫療機構實行首診負責制,在病人入院后即告知患者家屬報銷所需提供的資料,對出院時報銷手續齊全的群眾當場報銷,不得因資金、病歷等醫院自身的原因推遲群眾報銷。縣衛生局還根據籌資情況,提高報銷比例5個百分點,縣、鄉兩級報銷比例分別提高到75%和85%。
落實定點醫療機構即時結報制度,解決外出務工及轉外病人住院報銷問題
縣合管辦在政務大廳設立政策咨詢臺、便民飲水點、報銷政策宣傳滾動屏,制定服務承諾,提供政策宣傳資料。在市內定點醫療機構全部實現即時結報的基礎上,擴大省級定點醫院的即時結報范圍,同時積極探索開展關天經濟區內大型醫療機構的即時結報,力爭我縣群眾能更多地及時得到新農合報銷。對縣外住院手續齊全的群眾當場報銷,并提供補償憑證,補償資金實行轉賬,匯入農戶“一卡通”。外傷患者在5個工作日內完成調查。在報銷15個工作日內完成大額醫療費用的核查,每半月轉帳一次,一月轉賬兩次,保證患者報銷資金及時準確到位。
通過落實以上整改措施,我縣新農合門診報銷統籌問題、轉診轉院等問題得到解決,贏得了參合農民的一致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