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1日—2日,水利部水保司副司長蒲朝勇帶領調研組深入張家川回族自治縣調研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甘肅省水利廳副廳長陳德興,天水市副市長霍衛平,市水務局局長薄海明,張家川縣領導馬中奇、妥國保一同調研。
近年來,張家川縣委、縣政府緊抓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實施的重大機遇,投資1.27億元,實施了渠子梁、連五梁、劉堡梁、平安梁、龍山鎮、馬鹿梁等六大供水工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通村率達100%,入戶率達90%以上。受益區群眾吃上了干凈、衛生的自來水,告別了肩挑、畜馱、拉水吃的歷史。全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管理堅持大思路謀劃,按照“以水源定規模、以區域建工程”的思路,在深入調查摸底的基礎上,編制完成了《張家川縣飲水安全工總體規劃》,形成了以東峽、石峽兩座水庫為主要水源、以六道梁為重點的跨鄉鎮、跨流域,覆蓋全縣的6大飲水安全工程總體布局思路,實施中堅持規劃引領,比選優化方案,突出便民利民,達到了綜合利用、普惠全民的目的。為了解決縣域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的問題,縣上超前謀劃,2009年啟動實施了富川水源工程,2013年,提出了建設關山水庫、實施東水西調、實現四庫聯通的思路,為長久解決全縣人畜飲水和工農業發展提供了可靠的水資源保障。為確保長效運行,張家川縣成立了副科級建制的縣農村飲水安全管理站,落實了編制和人員,縣財政按受益人口每人每年5元的標準落實了用水補貼。工程運行管理按照縣有管理站、工程有管理所、鄉有服務站的三級運行管理模式,采取人員統一調配、收入統一上解、支出統一報帳、工資統一發放、維修材料統一管理、年終統一考核 “六統一”的統分結合管理方式。以為民便民,優質服務為宗旨,在全縣統一實行由工程管理所“建卡到戶、計量到戶、收費到戶”的收費方式,實行全縣一價制水費標準,積極推廣安裝IC卡智能水表,讓群眾“吃明白水”,交“公道錢”。優質高效的保障服務,贏得了廣大群眾的理解支持,全縣水費收繳率達到95%以上。

調研組先后深入張家川縣渠子梁農村供水管理站、閆家鄉車古村、馬鹿梁農村供水管理站,詳細了解張家川農村飲水安全工作開展情況,聽取了項目區建設的情況匯報,并就項目區在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具體問題和發展前景與項目區管理人員以及當地村民進行了討論交流。為解決東部山區群眾安全飲水困難,張家川縣于2014年啟動實施了馬鹿梁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該工程位于張家川縣東部山區,涉及閆家鄉、馬鹿鄉2鄉26個行政村3426戶16921人的飲水不安全問題,同時解決項目區域內21所中小學校3714名師生的飲水困難問題。截止目前,該工程已完成總投資1759萬元,入戶率達到80%。通過實地調研,蒲朝勇充分肯定了張家川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工作的好做法,認為完全符合張家川縣實際,是推動城市建設、農村經濟發展的創新舉措,也是推動張家川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大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