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國兩會期間,張家川人馬生龍在全國各大知名網站上著實火了一把,他要把牛肉面館開到迪拜去的想法在拉面圈子里也引起了不小的震動。就在他的牛肉面館風風火火快要開張的時候,母親的一場重病又把全家人出國經營的事擱置了起來。如今,馬生龍對兒子馬福堂寄予了全部的希望,將經營了二十多年的老店放手交給他打理,為兒子積累經驗,期待著不久的將來能和兒子并肩去迪拜闖出一片天下。
北京,這座極具包容性的都市,以晝夜兼程的方式打造著屬于自己的不夜繁華!張家川人馬生龍創立的西北天天拉面多家連鎖店,就以24小時全天營業的模式契合著這座城市發展的節奏。晚上九點多,趕上店里人不太多,忙了一天的馬福堂終于有時間坐下來吃了一碗面,父親馬生龍趁機也坐下來和兒子談談今后的發展。
“過兩年有實力之后,我覺得我的想法就是開大店,買好車住洋樓出來掙上錢就這樣孝敬父母。”馬福堂很實在的說出了他的想法。“這不行,關于你買好車買洋樓,這是有一定實力之后想的事情,至于現在沒有這個能力。”作為父親的馬生龍勸兒子從實際出發。
才說了幾句話,父子倆之間的氣氛就有點不太對勁了。對于父親的想法,兒子馬福堂沒有多說什么,等父親說完,他又忙碌起來。1995年出生的馬福堂是家中唯一的兒子,從小看著父親經營店面館,初中上學時,馬福堂決定像父親當年一樣出去闖蕩。14歲涉足餐飲管理,15歲時開始接手天天拉面牛街老店。剛開始,店里的員工沒有人服他。
“剛入社會,不懂得為人處事,老跟他們罵,吵吵,就這樣。后來跟他們來硬的就不行就來軟的就哄著他們。后來慢慢有些人認可我了,支持我的工作。”如今身份是西北天天拉面餐飲公司總經理的馬福堂說道。
剛接手時,店里的營業額一度出現下滑,馬福堂有些慌,不敢搞什么創新,嚴格按照父親的方法,注重服務、質量、衛生,平安度過了接軌階段。而現在他更注重先進理念的引入和調整。“現在的營業額,比我爸那時候的營業額高出了兩三倍不成問題。因為我爸那時候是傳統觀念,實用是實用但是不切合實際了,還得加入我們這些新時代元素。現在得結合網絡,比如說團購,美團網這些,運用網絡等因素來提高它的營業額……客人私人定制也有。”
“老板我是來團購的,你好,報一下你的驗證碼。先生,您點的套餐馬上就好,請您稍等,祝您用餐愉快。”說話間,就餐的團購客戶來了。
隨著時代發展,餐飲市場格局正在悄然發生改變。擁有互聯網基因、以顧客體驗為中心的餐飲2.0時代已經來臨。如今,像這樣的團購客人能為店里帶來十足的人氣,而對于顧客提出的新菜品,只要廚師做得出來,他們都會盡量滿足。
“添加一些咱們老家的東西,把老家的一些東西帶過來給北京看一下讓他們嘗一下,看能不能打造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馬福堂邊忙邊說。
“我對他的表現比較滿意,他在不斷的超越我。”馬生龍對兒子的努力做了肯定。
談到之前在迪拜已經籌備好要開的牛肉面館,馬生龍說,現在這個面館暫時租給蘭州人去開了,聽說效益還不錯。他也已經給全家人都辦好了護照,等母親的身體情況穩定了,就準備去那邊發展。
“兩年合同到期,我們肯定馬上就收回來了,到時候帶著全家去那邊發展。如果我做好了以后,再帶動我們張家川人去迪拜發展抱團發展,掙完錢以后,回報家鄉建設家鄉,這是我的夢想。”馬生龍的夢想讓我們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