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勞動最光榮”。勞動模范始終是工人階級中一個閃亮的群體,享有崇高聲譽,備受社會尊敬。近日,在天水市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勞動模范表彰大會上,張家川回族自治縣五位基層勞動模范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五一”勞動節之際,縣新聞中心開設【勞模風采】專題,全面展示2016年張家川縣市級勞模風采,激勵全縣廣大勞動者為建設幸福美好張家川添磚加瓦、建功立業。
苦干實干踐行誓言 真情無悔書寫青春
——記張家川縣馬鹿鎮寶坪村黨支部書記王小紅
在張家川美麗的關山腳下,有這樣一個平凡而敬業的人,十七年來他一直干著一件事,就是為群眾謀幸福,帶領鄉親同致富,緊跟時代求發展,建設美麗新農村。堅持苦干實干,以忠誠踐行著自己的誓言,用真情書寫著無悔的青春,塑造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詮釋了新時期村支部書記特有的本色,他就是張家川縣馬鹿鎮寶坪村黨支部書記王小紅。
群眾的期望是他努力的方向
寶坪村位于古絲綢之路的關隴古道上,如今的省道S305沿線。“花園式”的小康屋讓所有過往的人們眼前一亮,全村80%的群眾住進了新農村,62戶群眾受益于異地扶貧搬遷項目,東山梁800多畝中藥材讓寶坪村成了全縣的中藥材種植基地,率先在馬鹿鎮實現了通村公路暢通和村內小巷道全硬化,實施2公里河堤有效保障了群眾生命財產和基本農田安全,全村100多戶群眾基本實現脫貧,新農村后續工程暨美麗鄉村建設綠化亮化美化精品村…自王小紅擔任村支部書記以來,“村民、生產、生活”就成了他生活和工作的全部,雖然年紀尚輕,但是他已經把為群眾謀福利、為村上謀發展扛在了肩上,放在了心中。
“群眾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村上要發展、書記是關鍵”,原省政協主席陳學亨在馬鹿鎮寶坪村調研時對王小紅說。王小紅也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著領導的囑托。村民王金魚說:“小紅的大多數時間獻給了寶坪村,太辛苦了,他總想著大家,一切都為我們群眾著想。在他的帶領下,我們住上了‘花園式’的鄉村小別墅,家門口硬化的路一直延伸到省道,打車出行十分方便,沒有他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寶坪”。
“讓村民過上城里人羨慕的田園生活”,一直是王小紅的夢想。為此,他堅持積極向上爭取項目支持,全力建設新農村、硬化小巷道、安裝自來水等硬件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努力提高村民素質,激發群眾自發自愿建設美麗家園的熱情。全村建立了群眾定期保潔制度,堅持每年保潔4次,每次發動群眾500余人次,歷時10天左右,用拖拉機、三輪車等清運各類垃圾300余車次;堅持美化綠化村莊面貌,每年組織群眾在行道兩旁、房前屋后種草種花種樹,僅今年春天植樹2萬余株。如今,一個園林化、整潔化的寶坪村儼然呈現在人們面前。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針穿”是村支部書記日常工作真實形象的寫照 。王小紅說:“工作是我全部的日常生活,看著群眾生活越來越好,我內心有了莫大的成就感”。
群眾的幸福是他奮斗的目標
2000年以前的寶坪村東溝里是一片荒地,如今的東溝里集中連片種植著大面積的中藥材,逐漸發展成一個規模較大的中藥材種植示范基地,寶坪村也因此為馬鹿鎮林緣區種植中藥材帶了頭、開了局,成為張家川縣“三區三業五帶”產業結構調整的排頭兵。村民何金錄說:“剛開始我一直不贊成中藥種植,種植過程麻煩不說,還要管護、施肥、剪稼等,把我預留的最肥的一塊地都占用了,效益怎么樣還是個未知數,可是王小紅三番五次給我做工作,到處奔波,找技術員。他幫助村民致富的決心和誠心感動了我,在他的感召下,我又將5畝撂置荒地種植獨活、牛籽等中藥材,年收入近萬元。我們村東山梁建起的中藥材種植基地,讓全村40多戶180余名村民擺脫了貧窮”。
63歲的村民馬度娃回憶說:“2013年的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猛地沖進了我家,我被大水卷起來回擺動,1.4米左右的水深,把家俱、我和老伴漩在了水渦里,在絕望中是王書記帶領村民沖進來,將我們老兩口抬起來救了出去,疏導水散去后,我才沖進屋里拿出了我家能用的東西,瞬間四間房屋全部倒塌。”說起這樁事,老人老淚縱橫,不敢再回想當時的情景,直對王小紅翹起大拇指,說他是個好書記。
村民何金平是因為一場大火而談起對王小紅的認識。“2013年的一天晚上,村上開完會,已經晚上11點多,村民們已經睡了,我家和周圍的3戶牛圈著火了,因牛圈是以前農業社的舊倉庫,椽頭裸露,火勢迅速蔓延。在火情持續蔓延中,王書記立即組織黨員干部救火,帶頭沖進火海,拉出了4戶人的14頭牛,挽回了我們的損失”。村主任黃金牛說,“我擔任村主任13年了,一直和王書記一起搭班子干工作,他那次的救火感動了我,使我有信心跟著他搞新農村建設,為村民謀福祉”。
就在前不久,村民楊永娃和兒子出了車禍,沒錢治療,情急之下王小紅把自己的1000元墊付了醫藥費,之后還為楊永娃代辦了合作醫療的報銷手續,積極向縣民政局申請給予楊永娃困難救助,說起這些事,年邁的楊永娃兩淚縱橫。
帶領大家尋找進山拾柴火的村民馬成學、去縣城的路上幫忙搶救煤煙中毒的賈彥明……一樁樁、一件件被大家豎起大拇指的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的事情卻被王小紅當成正常不過的小事。
回漢一家親是他的夢想
寶坪村是一個以回族為主,回漢雜居的村落。2014年上半年,村民和信教群眾自發組織要在村子的西頭修建清真寺水房子,王小紅知道后說,“這是咱們村里的大事,我也是村里的一份子”。隨后,他組織群眾自發新建起了5間清真寺水房子。后來村里漢族群眾在村東頭翻修“山神廟”,王小紅認為無論回漢都是親人,大家生活在一起,就應該共同想辦法,帶頭捐資500元。40歲的村文書付永福說,“我是漢族,對小紅的為人和做事我都很欽佩,村上回漢群眾的紅白事,他從沒有缺過,用他的話說,一莊人就是一家人”。
累累的碩果是他的回報
汗水浸潤青春,靈魂融進大山。這些年來,寶坪村先后獲得銀行系統信用村、雙擁模范村、文明村、計劃生育合格村、平安村、黨員示范村、全市十佳信用村、全市婦女小額貸款示范村、全縣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工作先進村等榮譽稱號,村上無一偷盜、犯罪事件發生。無論時事、世事如何變遷,王小紅對群眾的冷暖和需求,以及在道德文明的傳承和弘揚上從未停歇。他也因此得到了群眾的信任和尊重,贏得了更多的掌聲和贊譽。他默默的奉獻著自我,實現著人生的價值。
全省抗擊非典先進個人、天水市委黨校優秀學員、全縣優秀村黨支部書記、全縣抗震救災優秀共產黨員、全縣優秀共產黨員、全縣創先爭優優秀共產黨員、全縣見義勇為先進個人,多次當選市、縣人大代表,去年被評選為“全市先鋒引領先進個人”、“天水市十大杰出青年”、“最美天水人”…一個個榮譽,對于王小紅來說不僅僅是一份榮耀,更是一份責任。多年來,王小紅根植沃土,情系鄉村,心聯鄉親,像大山的脊梁一樣,用忠誠在關隴大道上書寫著“為人民服務”的錚錚誓言和自己無悔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