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10月16日上午,中國共產黨張家川回族自治縣第十三次代表大會在縣影視中心禮堂隆重開幕。陳晰同志代表中國共產黨張家川縣第十二屆委員會向大會作題為《落實發展新理念,打贏脫貧攻堅戰,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斗》的報告。中國共產黨張家川回族自治縣第十三次代表大會,是在脫貧攻堅縱深推進,決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黨代會工作報告為我們樹立了明確的發展方向,是開創全縣經濟社會健康快速發展的綱領性文件。為了讓廣大干部群眾更好地了解黨代會精神,激勵全縣各級黨組織、廣大黨員和干部群眾干事創業熱情,堅定脫貧攻堅信心,張家川縣政府網開設【解讀黨代會】專欄,對報告內容進行詳細解讀,為建設團結奮進、幸福美好張家川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五年工作回顧
五年來,在中央和省、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全縣各級黨組織團結帶領全縣人民牢牢把握發展第一要務不放松,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妥善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各項工作,全面完成了縣第十二次黨代會確定的目標任務,開創了張家川發展的新局面。
綜合實力顯著提升。五年來,我縣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主要經濟指標大幅增長。預計2016年底,全縣生產總值完成27.09億元,年均遞增8.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46億元,年均遞增18.3%;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0.3億元,年均遞增15.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7.78億元,年均遞增13.7%;財政收入完成2.41億元,年均遞增13.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969元,年均遞增12.2%;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32元,年均遞增16.5%。經濟發展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脫貧攻堅扎實推進。深入實施精準扶貧戰略,組建了扶貧開發指揮部,提出了“369”脫貧攻堅計劃,大力推行“3581”幫扶模式,推進雙聯行動與扶貧攻堅融合聯動,引導扶貧政策向貧困片帶聚集、扶貧資金向貧困村聚焦、幫扶力量向貧困對象聚合。緊密對接省市政策精神,制定了全縣“1+18”脫貧攻堅實施方案,完成了貧困戶建檔立卡和大數據平臺建設,建成了一批電子商務網點和勵志教育基地。全縣行政村扶貧互助協會全覆蓋,精準扶貧專項貸款發放到位。完成整村推進項目144個,農村基本實現了“十個全覆蓋”。五年累計脫貧9.32萬人,貧困面由49.5%下降到19.45%。全縣脫貧攻堅工作在全省綜合考核中,評定為優秀等次,受到省委、省政府的表彰獎勵。
優勢產業發展壯大。農業“三區三業五帶”建設成效顯著,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帶動了農業轉型升級發展。深入實施“工業強縣”戰略,“三大工業園區”建設初見規模,工業“六大六小”工程扎實推進。與國內知名企業和院校簽訂了一系列合作協議。共簽約招商引資項目110項,實施各類招商引資項目95項,到位資金74.16億元。太極集團羲皇阿膠生產線、北京天源風電等一批大項目的引進、建成和運營,提升了全縣整體發展水平。城鄉商貿流通網絡體系不斷完善,第三產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明顯提升。
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全力爭取落實省市各項優惠政策。共爭取到各類項目916項,到位資金37.1億元,實施重點項目486項,累計完成投資94.37億元。莊天二級公路、縣城至恭門火車站二級公路和縣城至秦安(隴城)三級公路等道路建成通車,有效改善了城鄉通行條件。富川水源工程、農業綜合治理示范區和地質災害治理等項目扎實推進。完成了縣城總體規劃編制,實施了縣城建設“雙十”工程、城區“三網三化”綜合改造提升工程,城區實現了“八個全覆蓋”。建制鎮基礎配套設施逐步完善,綜合承載能力顯著增強。土地整理開發、生態環境和美麗鄉村建設等項目全面實施,農村基本實現了高標準“六化”目標。
社會事業協調發展。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穩步推進,“十大機制”建設成效顯著。實施了教育三年大發展計劃,完成了城區優質教育資源提升“8+2”工程,全縣教育質量不斷提高。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馬家塬遺址保護規劃被國家文物局批復立項,大型音·舞·詩《關山月》實現演出常態化,電視劇《關山魂》劇本已出版發行,回鄉風情園創建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日趨完善。醫療衛生事業加快發展,實施衛生基礎設施建設項目189個,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和計劃生育優質服務能力有效提升。不斷擴大基層民主,廣泛開展普法教育,思想道德建設不斷加強,文明創建活動豐富多彩,檔案、雙擁、統計、扶老助殘等各項事業取得新進展。
民族團結持續進步。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民族宗教政策,緊緊圍繞民族工作主題,廣泛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扎實推進“兩個共同”示范縣建設,不斷鞏固和壯大愛國統一戰線。全面落實宗教人士生活補貼政策,深入開展 “三聯三引三助”和“四個講清”活動,各級黨員干部、寺管班子、宗教人士共促發展、共保穩定的強大合力逐步形成。堅持依法加強宗教事務管理,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發揮宗教在促進社會和諧方面的積極作用。成功舉辦了自治縣成立60周年縣慶活動,全縣呈現出民族團結、宗教和順的良好局面。
和諧建設保障有力。全面落實強農惠農富農各項政策,認真辦理省市確定的惠民實事。加快各類保障性住房建設,完成了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和農村危舊房改造任務。建立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認真落實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城鄉低保面達22.8%,新農保覆蓋范圍不斷擴大,城鄉群眾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積極推進全民創業行動,著力解決城鄉就業問題。全面落實“3355”社會管理工作法,嚴格執行重點信訪案件包案制度,有效排查和調處化解矛盾糾紛,集中解決了一些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平安張家川”建設深入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基本建立,公共安全應急管理機制不斷健全,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黨的建設全面加強。深入開展教育實踐活動, “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各級干部工作作風明顯轉變。高度重視民主政治建設,進一步加強人大依法監督、政府依法行政、政協依法依章參政議政。支持工青婦、科協等人民團體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開展工作。加大干部調整培養選拔交流力度,匡正選人用人風氣,激發干部隊伍活力,領導班子整體素質明顯提升。建立優薪優待激勵機制,引進了一批急需緊缺專業人才。強化黨建經費保障,加強村級活動場所建設和軟弱渙散黨組織整頓,創建了一批黨建示范點,基層基礎不斷夯實,各領域黨建工作創新發展。圓滿完成了鄉鎮換屆工作。認真落實“3783”主體責任體系、“866”衡量檢驗標尺和“111”督查落實細則,深化紀律檢查體制改革,嚴格執行管人管事管錢各項制度,預防和懲治腐敗體系不斷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