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津甘協作雙方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族團結進步的重要論述和關于深化東西部協作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聚力張家川縣民族傳統美食特色產業,合力打造“張川拉面師”勞務品牌,助力張家川縣餐飲服務業公共實訓基地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稱號,實現民族團結進步和經濟發展、群眾增收相融合、共促進。
一、發揮協作優勢,落實幫扶政策。一是加強政策引導。針對群眾創業開餐館缺技術、缺資金等問題,津甘兩地積極調動政府部門、行業企業、社會組織、職業院校等作用,形成“三元四方”工作體系,聯合出臺了技能培訓、金融扶持、品牌建設、宣傳引導、跟蹤服務等一攬子優惠政策,協助成立餐飲服務業發展中心,積極向京津冀等地區各大高校引入張家川燒烤等特色美食加盟窗口,助力“張川拉面師”成為帶動勞動力轉移就業、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有力支撐。二是加強資金扶持。安排就業技能培訓、勞務輸轉補貼資金1218萬元,激勵農村勞動力參加“張川拉面師”專題培訓,提升就業創業技能。鼓勵掌握拉面技能的勞動力自主創業,聯合張家川縣推出6類政策性貸款,累計發放貸款5.9億元,惠及4000余戶,幫助創業者解決融資難題。三是營造全縣域發展態勢。以“打造百億級產業”為目標,濱海新區助力張家川縣將餐飲服務業作為首位富民產業,通過獎補政策、金融政策以及實訓基地建設等措施的落實,有效穩定家庭就業,提高經濟收入,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預計到“十四五”末,建成標準化示范店3000家、連鎖店2000家,產值達到200億元以上,努力把張家川縣建成全國知名的餐飲服務縣。
二、聚焦延鏈補鏈,規范產業發展。一是堅持品牌化打造。組織編制《特色餐飲業數字化轉型咨詢報告》《特色餐飲業發展規劃咨詢報告》等中長期產業發展規劃,制定《特色餐飲業轉型發展獎補實施方案(試行)》,對加入“張家川·蘭州牛肉拉面”餐飲從業者,按照旗艦店8萬元、示范店5萬元、創業店3萬元標準獎補扶持,統一門頭、統一服飾、統一餐具、統一裝修,持續推進產業轉型升級。二是堅持數字化賦能。搭建運行餐飲服務業數字化平臺,按照“人、貨、場”共享理念,設立集采系統、店鋪分布數據、倉儲管理、餐飲平臺系統、訂單管理等模塊,實現加盟店數字化管理、數據化賦能。三是堅持規模化運營。共建張家川特色食品產業園,打通上下游產業供應鏈,充分發揮大數據平臺作用,實現“中央廚房+冷鏈配送+加盟門店”運行模式,鼓勵加盟店優先使用張家川優質食材,帶動全產業鏈發展,推動特色食品產業全鏈條發展。
三、突出民族特色,育強品牌體系。一是助力打造“張家川美食”特色餐飲品牌。圍繞張家川回族自治縣“長餐飲、重養蓄、善經商”的民族民俗特性和悠久的民族飲食文化,將發展餐飲服務業作為帶動群眾致富的首位富民產業。堅持品牌化打造、產業鏈延伸、數字化轉型的理念,連續多年幫助打造“張家川·蘭州牛肉拉面”“張家川·燒烤”“張家川美食”3個特色餐飲品牌,在國外發展餐飲店21家,在31個省發展餐飲經營店1.89萬家、品牌加盟店3174家。二是著力擦亮“張川拉面師”勞務品牌。建立張家川縣餐飲服務業公共實訓基地,舉辦“張川拉面師”培訓班173期,培訓超過1.5萬名農村勞動力,為張家川特色餐飲業轉型升級發展不斷輸送餐飲服務技能人才。探索推出“師傅帶法學技術、實訓課堂育管理、實體門店教經營”等創新培訓模式,幫助3000人開設特色餐飲店,真正實現了一碗面拉出大產業。“張川拉面師”被評為甘肅省著名商標、天水市知名商標。三是推動餐飲品牌與勞務品牌“雙品牌”互嵌共生。依托甘肅省縣、鄉、村三級勞務工作站,實現拉面崗位招聘信息發布和求職信息征集的常態化同步運行機制,先后舉辦線上線下招聘活動66場次,幫助農村勞動力從事張川拉面5.6萬人,年創收36億元以上,其中脫貧人口年創收6.9億元。餐飲服務業對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的貢獻率達60%以上,成為群眾增收的主渠道之一。
(新聞來源:天水市農業農村局 轉載:馬文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