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刻
——記2008北京夏季奧運火炬蘭州傳遞
作者:馮沙駝

(2008年作為北京夏季奧運會火炬手在蘭州傳遞火炬)
在每一個一生中,都會有最為激動、最難以忘懷的那一刻。當年,當中國成功申辦第29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消息傳來,全國頓時一片歡騰,人們歡呼跳躍,早已站立起來的中國人終于走向了世界奧林匹克運動舞臺的前臺。
按照國際奧運會的慣例,每一屆奧運舉辦國在奧運會開幕前,都要舉行隆重、熱烈的火炬傳遞儀式。2008北京夏季奧運火炬從希臘點燃,經世界各地傳遞,最后傳遞到達北京。
北京2008年奧運會火炬傳遞以“和諧之旅”為主題,以“點燃激情,傳遞夢想”為口號,從2008年3月24日至8月8日,傳遞范圍遍布全球五大洲21個城市和中國境內113個城市,總里程13.7萬公里,有21880名火炬手和5000名護跑者參加這次規模盛大的圣火傳遞活動。
奧林匹克圣火傳遞過程中,每個火炬手高擎北京2008年奧運會火炬,通過手手相傳的方式,完成傳遞奧林匹克精神和宣傳北京奧運會“科技奧運、人文奧運、綠色奧運”舉辦理念的神圣使命。
火炬手是傳遞圣火、傳遞奧林匹克理想的使者。成為奧運傳遞火炬手是一種極大的榮耀。每個火炬手以自己的人生經歷為圣火增輝,以高舉火炬的形象鼓舞和激勵世界,它成為每個火炬手一生中間最為精彩的瞬間之一。
根據2008年北京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組委會安排,經甘肅省火炬傳遞組委會確定,參加甘肅省火炬傳遞的火炬手共624名,護跑手161名。天水市確定17名火炬手參加在甘肅省境內相關城市的火炬傳遞活動。我十分榮幸的以天水市政協主席身份,被選為在甘肅省境內進行奧運火炬傳遞的一名火炬手。那一刻,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一刻,也是我一生中最難以忘記的那一刻。
從奧運火炬傳遞前的準備階段開始,幾十萬蘭州人民就做好了全方位準備,無數盆鮮花早已擺放在火炬傳遞道路兩側,藍天白云之下,向著人們盡情綻放。鮮艷的五星紅旗、奧運五環旗幟、奧運標志、鼓舞人心的各種橫幅,布滿全城。金城蘭州沉浸在盛大節日的熱烈氛圍中。馬路兩邊,人們熱情洋溢,笑逐顏開,歡欣鼓舞,分外激動,期待著奧運火炬傳遞的那一刻。
2008年7月7日,晴空萬里,陽光燦爛,黃河兩岸壯觀亮麗。火炬傳遞從中山橋南開始,途經南濱河中路、黃河母親雕塑、銀灘大橋、北濱河中路、生命的源雕塑、龍源、城關黃河大橋、南濱河東路,直至水車博覽園結束,全程27公里。道路兩側,人頭攢動,歡歌笑語,情緒高漲。在幾個重點標志性地段,太平鼓方隊、民族方隊、體育方隊、奧運吉祥物巨型福娃等分外引人注目。在蔚藍色的天空中,沿途巨大的五星紅旗迎風招展,每個人手中揮動著奧運五環小旗、北京奧運小旗,組成了一幅頗為壯觀的紅色場景。在沿途兩側,不時可以看到“迎接奧運、抗震救災”大型橫幅標語。那一刻,置身于人的海洋、紅旗的海洋、吶喊聲的海洋,作為一個中國人,此情此景,怎能不激動、不自豪?怎能不熱血沸騰?
上午10時54分,蘭州北濱河中路蘭清花園西側路北,在現場電視轉播車直播中,我身著北京2008年夏季奧運火炬接力火炬手服裝,點燃225號火炬手杜松奇傳遞來的火炬圣火,高高擎起燃燒的226號火炬,揮舞雙臂,吶喊著“中國加油”、“天水加油”的口號,一邊向兩側助威的群眾揮舞,一邊邁步向前跑、向前跑!將火炬點燃給227號火炬手林媛手中。每個火炬手只有幾十米的傳遞距離,傳遞時間僅僅短短的二三分鐘,那一刻,很短,但使人激情滿懷、熱血沸騰。那一刻,又很長、很長,它是一個歷史的瞬間,時間定格、空氣凝結,使人終身難忘。
那一刻,我突然看見在我的左側,一位年輕的母親,在人群中奮力地向前擠動,她雙手間,緊緊地抱著一個小男孩。小男孩有三四歲,額頭上纏繞著一條“中國加油”的紅帶子,臉頰兩側,一面貼著一幅小的中國國旗,一面貼著一幅紅心圖。小男孩在母親的懷抱里奮力地跳躍著,將手中五星紅旗不斷揮動著,嘴里喊著“中國加油”,我清楚地聽到他略帶嘶啞的童聲,分明是竭盡全力,吶喊已久。那一刻,我不由自主地揮動著點燃的圣火火炬向他示意,同時更大聲地吶喊“中國加油”。那一刻,我的雙眼不由得濕潤。手中燃燒的火炬仿佛是從1919年“五四”愛國運動中傳承到了今天,它一代一代傳到今天,將傳給中華民族的新一代,偉大的祖國將在他們這一代走向更加強盛的新時代,中華民族百年復興的夢想將在他們這一代變為現實。

(2008年作為北京夏季奧運會火炬手在蘭州傳遞火炬)
那一刻,在擁擠的人群中,我看見一對70多歲的老人,他們身著唐裝,緊緊地依偎在一起,飽經風霜的臉上,記載著他們經歷過的人間滄桑。兩位老人雙頰流著淚水,手中揮動著五星紅旗。看到這一幕,我不禁想起在舊中國劉長春孤身一人參加世界奧運會的那一幕;不禁想起1964年,中國獲得新中國第一個世界冠軍,取得第26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冠軍的那一刻;想起1971年,第26屆聯合國大會決定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席位,中國代表昂首挺胸進入聯合國的那一瞬間。我仿佛又回到當年守在電視機旁,焦急地等待國際奧委會主席薩姆蘭奇在大會上宣布中國舉辦第28屆夏季奧運會時那激動人心的一刻。我想,這兩位老人正是看到熊熊燃燒的火炬,深深體會到中國人站起來的自豪和驕傲,他們看到,正是由于中國的強大,奧林匹克運動火炬終于在中國大地上到處傳遞,而流出了熱淚。
那一刻,我看到橫掛在路邊的一幅巨幅橫標,紅底黃字,上面大書:挺起我們不屈的脊梁,迎接抗震救災的最后勝利!瞬間,我不禁想起“5.12”汶川大地震后胡錦濤總書記在北川廢墟上凝重的眼神,想起溫家寶總理面對受災學生噙滿淚珠的眼神。人民解放軍不怕犧牲,奮力救災,全國人民萬眾一心,戰勝災情的一幅幅畫面出現在眼前。從地震廢墟中救出,躺在擔架上向全國人民敬禮的小朗錚,全國億萬人民團結一心,無數志愿者奔赴災區,國際救援隊在災區奮力搶救的場面和情景涌現在腦海。以人為本,奮力搶險,自力更生,重建家園,不正是奧運宗旨“更高、更快、更強”的體現嗎!“中國人死都不怕,還怕困難嗎?”一代偉人毛澤東的名言,不正體現了中國人自強不息、不屈不撓,任何災難、任何困難都嚇不倒的中華民族不屈的精神嗎?
那一刻,我突然想起美國第三十五屆總統肯尼迪的一句名言:“不要問你的國家能為你做些什么,問問你自己能為你的國家做些什么!笔前,是黨的改革開放政策使億萬中國人民擺脫了各種束縛,煥發了青春,思想得到了解放,甩開膀子去為實現“四化”而奮斗。是改革開放的大潮把我們這一代推向波瀾壯闊的歷史大舞臺,是眾多的父老鄉親給我巨大的支持和力量,是眾多的領導、同事、同志和我一起在30年的改革開放大浪中不斷去學習、思索、實踐、前行。我高舉的熊熊火炬,燃燒的正是三十年改革開放的歷史瞬間,我高擎的火炬,沉甸甸,代表著全市350多萬人民,我傳遞的圣火,傳遞的是天水的明天、天水的希望!
奧運火炬在一個又一個火炬傳遞者手中傳遞著,燃燒的奧運火炬,不斷的向前延伸。那一刻,是那樣的激動人心,那一刻,永遠留在歷史的記錄中,留在我人生的記憶中。

(天水各界隆重歡迎火炬手凱旋歸來)
2008年7月9日上午11時30分,我和參加奧運火炬傳遞的天水市17位火炬手,手持奧運火炬,重現著在蘭州奧運火炬傳遞中的步伐,在無數熱情群眾的夾道歡迎中,參加在天水市中心廣場舉行的迎接天水奧運火炬手凱旋歸來歡迎大會。市委書記張景輝,市委副書記、市長李文卿等市上在家領導迎上前來,祝我們凱旋而歸,在熱情洋溢的歡迎詞中,表達了對奧運精神的傳承和發揚光大,希望把奧運精神體現在加快改革開放的進程中。聞訊而來的廣大市民,興高采烈。許多人上前,仔細看著我們手中的奧運火炬,詢問著奧運火炬傳遞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有人伸出手輕輕地撫摸奧運火炬,共享奧運火炬手的那種榮光和幸運。有的群眾上來和我們一起合影留念,他們要留下的是和奧運火炬在一起的歷史記錄。熱烈隆重的歡迎儀式結束了,許多人久久不愿散去。
那一刻,值得更多的人去留下紀念。
那一刻,是一個新的起點,一個催人奮進,為國家更加繁榮富強而去努力奮斗的新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