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導(511~554年),字菩薩。少年時便有雄豪之氣,并且有仁惠,是宇文泰哥哥的兒子,宇文泰非常喜愛他,并經常帶領他南征北戰,積累了許多軍事經驗,為日后統兵打下了基礎。
由于朝廷中的政治斗爭,軍隊中的將領也分為兩派。北魏永熙三年(534年),賀拔岳被侯莫陳悅騙到軍中殺害。之后,宇文泰征伐侯莫陳悅,宇文導被任命為都督,鎮守原州(寧夏固原)。侯莫陳悅兵敗北逃,宇文導追而斬之,并傳其首級至京師,以功封饒陽縣侯,食邑五百戶,拜冠軍將軍,加通直散騎常侍。魏文帝即位后,以定策功,進爵為公,增邑五百戶,拜使持節、散騎常侍、車騎大將軍、左光祿大夫。西魏大統四年(538年),宇文導被授任隴右大都督、秦州刺史等職。
宇文導在軍事方面有出眾的治軍指揮才能,《周書》記載他“治兵訓卒,得守捍之方”。正因為如此,才深得魏文帝的賞識和信任。北齊文宣帝高洋稱帝(550年),宇文泰發兵討伐。魏文帝馬上征召宇文導還朝,屯駐咸陽,以護衛長安。待宇文泰大軍還朝之時,才讓其回鎮秦州。宇文導在處理重大軍政事務時,慎重有加,也深得宇文泰信任。每當宇文泰出征時,多是宇文導留守后方或者是中軍。
魏恭帝元年(554年)十二月,宇文導薨于上邽,年僅44歲,葬于上邽城西無疆原。時秦州民眾參加葬禮的人有數萬人之多,大家奠祭于路,悲號滿野,皆高呼:“我君舍我乎!”后老幼相率,負上成墳,高50余尺,周回80余步。因擔心違犯朝庭禮制,百姓的悼念活動才被官府制止。由此可見,宇文導在秦州百姓心目中的地位是多么的崇高。 (《天水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