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達鋪的燈光照亮紅軍征程
常 生 榮
被譽為紅軍長征命運重大決策地,和紅軍北上抗日加油站的哈達鋪,位于宕昌縣城北36公里,臘子口東南66公里處。地處岷山東路的丘陵川壩之中,海拔2千多米。在紅軍到達這里的時候,哈達鋪是一個重要的商鎮。
紅軍哈達鋪最重要的是幾件事:一個是知道了陜北有根據地;一個是紅軍進行的修整和物質上的補充。一個是幫助當地建立了地方政府和黨的組織,建立了地方武裝民兵。

根據習主席關于研究西路軍的指示,這幾年由于疫情,我在家鄉靖遠,詳細地參觀了紅軍在打拉池,靖遠和會寧活動的地址,并且研讀了西路軍向張掖高臺行經的路線。并沿著這個路線行進,對紅四方面軍一些戰斗過程作了考察。
當我們到了哈達鋪的時候,宕昌縣的領導,帶著一行人已經在那里等候了。他們還請了最好的解說員給我們講解。并說宕昌是三種文化,叫綠色,紅色,和古色。古色就是指的古宕昌國,紅色當然就是紅軍經過了這里。綠色是這里風景優美,是個康養的好地方。這里有著名的風景區官鵝溝。
宕昌歷史悠久,文化厚重。早在新石器時代,這里就有人類繁衍生息。春秋戰國時,為羌人居地,三國時鄧艾伐蜀過境這里。公元307年(西晉永嘉元年),羌族首領梁勤,建立了宕昌國,一直到北周,歷時259年。
紅軍到了哈達鋪,毛主席讓人到街上找一些報紙,找到了一份大公報,是中華民國1934年9月13日的,在這個報紙上登了一則消息:“陜北軍事形勢轉變,劉子丹徐海東有合股勢。”這個消息透露了,在陜北還有紅軍存在,有革命根據地,并報告了紅25軍團徐海東,也向陜北行進,這是一個絕好的消息。對艱苦卓絕的二萬里長征的紅軍來說,有了很明確的去向,那就是陜甘革命根據地。

黨中央、毛主席在這里作出了“到陜北去”的重大決策。紅軍長征哈達鋪紀念館,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之一,2005年哈達鋪鎮,被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宕昌氣候多樣,資源富集。全縣有127萬畝森林、125萬畝草場,中藥材種類達692種,素有“千年藥鄉”之美譽。有紅軍北上抗日加油站,紅色圣地哈達鋪,還有國家自然風景區官鵝溝,有古樸神秘的宕昌古國遺址。
由此得出一個結論,紅軍在甘肅召開的重要會議最多,在甘肅停留的時間最長。彭德懷在迎接紅24方面軍到陜北時,就在靖遠縣的打拉池,待了48天。而且西路軍就是在靖遠組成的,從虎豹谷渡過黃河,向河西走廊進發的。原來決定的是在打拉池會師,實際上最重要的高級領導人,就是在打拉池會師的,包括朱德,張國燾,彭德懷等,是在打拉池會師的。會寧會師,只是小規模部隊會師,是一個象征性的會師。當然也是按照黨中央的決定,在會寧舉行會師。

在舉世聞名的長征中,中國工農紅軍1,2,4三個方面軍,先后兩次經過哈達鋪。1935年9月18日,黨中央率領紅一方面軍,突破天險臘子口先頭部隊。占領哈達鋪。20日下午,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央領導到達哈鋪。 22日上午,黨中央在毛澤東、張聞天同志的住室召開會議,做出了把紅軍長征的落腳點,放在陜北的重大決策。
當天,在哈達鋪關帝廟,召開了紅一方面軍團以上干部會議,會上,毛澤東作和整編問題的報告。毛澤東講道:“感謝國民黨的報紙,為我們提供了比較詳細的消息,陜北那里不但有劉志丹的紅軍,還有徐海東根據地!我們要抗日,首先要到陜北去。”接著,將一方面軍一中央軍委直屬縱隊,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抗日先遣支隊,又稱陜甘支隊。德懷任司令員,毛澤東兼政委,林彪任副司令員,葉劍英任參謀長。

當時,紅軍經過長途跋涉。將士們極度虛弱,紅軍總政治部提出了“大家要吃得好”,給每人發一塊大洋,以便改善生活。當時紅軍總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長是李維漢,也就是總政群工部的前身。當地豐富的物資,及便宜的物價,紅軍地方工作部做了大量的群眾工作,加上當地民眾的勞軍活動,使紅軍給養得到了補充,迅速恢復了體力。9月23日,中央率陜甘支隊撤離哈達鋪。1936年8月9日,按照中共中央西北局,制定的《岷洮西固戰役計劃劃》,井實施東進,突破敵人渭河防線勝利北上。
四方面軍第30軍,通過臘子口后占領大草灘、哈達鋪。25日,紅二方面軍各軍進抵哈達鋪。9月1日,紅二方面軍總指揮部,及二軍到達哈達鋪。根據中央關于高速出陜甘交境地區,建立臨時根據地的指示,紅二方面軍總指揮部,在哈達鋪發布發動《成徽兩康戰役》的命令。11日,紅二方面軍全軍分左、中、右三路向成、徽、康地區開進,實施了《成徽兩康戰役計劃》。紅二方面軍東進后,哈達鋪地區復由紅四方面軍駐守。

10月4日,紅四方面軍后衛部隊,最后撤離岷縣地區,由哈達鋪、理川,閭井、鎖龍一線過渭河北上。從8月9日至10月4日,紅二、四方面軍在哈達鋪地區活動,近兩個月時間。在此期間,紅軍在哈達鋪休整體力,籌集糧餉,宣傳抗日主張,發動群眾打土豪,反惡霸。擴大紅軍隊伍,建立地方政權,建立了45個區、鄉、村蘇維埃政權,和一支2000多人的哈達鋪游擊隊。
1935年8月20日,在毛兒蓋召開會議。毛主席指出紅軍主力應向東向陜甘邊界發展,不應向黃河以西進軍。與會者一致同意毛澤東的報告。毛兒蓋會議是兩河口會議、沙窩會議的繼續和深入,對于明確紅軍主力發展方向,起到積極作用。在俄界會議上,主要解決了張國燾的問題,在行動路線上,決定還是要與向蘇聯方向行進,依托蘇聯建立根據地。
到了哈達鋪,對于在俄界做出的行動方向的決定,已經有了改變方向的意向,非常具體的行動路線,還沒有完全形成。在從哈達鋪向通渭行進的一個星期當中,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按照得到的信息和情報,經過了深思熟慮,在通渭的榜羅鎮,召開了政治局會議,決定向陜北行進。因此,哈達鋪是決定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到哪里落腳的重要地方,它是長征途中的加油站,在這里紅軍得到了物質上的補充,和體力上的恢復修整,紅軍隊伍也得到了擴充,保證了長征從這里走向勝利。
哈達鋪長征紀念館讓我寫字,我寫了個“萬古英名”。是說紅軍萬里長征,留下了萬古英名。還寫了“加油站”三個字,注明哈達鋪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加油站。還給縣領導寫了幾幅字,由于沒帶印章,我感到是急就章,我并不滿意;氐诫]西,我又重新寫了一遍,蓋好印章,托隴西的有關人員送到了宕昌。
作者簡歷:
常生榮,籍貫白銀市(靖遠縣)現為平川區,1969年入伍,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軍銜。曾任原解放軍總政治部群工辦主任、原解放軍總裝備部通保部政委、全國雙擁辦公室主任等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