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徹六中全會精神加快和諧張掖建設
張掖市市長 何振中
學習貫徹六中全會精神,加快和諧張掖建設,重點要把握好四個方面。
一、立足加快發展,努力夯實構建和諧張掖的物質基礎。社會要和諧,首先要發展。從張掖實際出發,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又快又好的發展,必須堅持“四個不動搖”,即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堅持發展抓項目、改革抓企業不動搖;堅持實施工業強市、產業富民、推進城鎮化進程三大戰略不動搖;堅持可持續發展不動搖。在加快發展的主攻方向上,要立足張掖豐富的水能、礦產、特色農產品等資源優勢,著力發展基礎能源產業、礦產化工產業、農畜產品加工產業,形成具有競爭優勢的特色工業體系,基本構建起工業主導型經濟格局。要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為城鄉協調發展的重要支點,堅持用城鄉統籌的思路謀劃農村建設,用工業文明的理念指導農業發展,突出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素質這個核心,實施農業產業化經營戰略,促進農村經濟快速發展,農民收入穩步提高,生產生活條件顯著改善。
二、踐行以人為本,著力解決影響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加快社會事業發展,努力扭轉“短腿”局面。建立和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抓住國家啟動實施“中西部農村初中改造工程”和“新農村衛生新校園建設工程”的機遇,加大投入改善農村中小學硬件環境。積極推進教育綜合改革,把加快發展普通高中教育和積極推進職業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切實解決好目前“上高中難”的問題。堅持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重點加強農村三級衛生服務體系和以社區衛生服務為基礎的城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使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得到明顯改善。更加關注民生保障,切實維護群眾利益。把就業再就業放到政府工作的突出位置來抓,切實做好城鎮零就業家庭就業援助工作。繼續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和失業、工傷、生育等保險制度,進一步加強城市低保、農村特困群眾定期救助、城鄉醫療救助、五保供養工作,使城鄉困難群眾生活得到不斷改善。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爭取新上一批太陽能、風能、沼氣、鄉村道路、小型水利設施、移民搬遷和文化站(室)建設項目。加快城區經濟適用房、廉租房開發,改善低收入家庭居住條件。
三、推進改革創新,切實為構建和諧張掖提供體制機制保障。一要創新發展機制。目前,張掖正處在工業剛剛起步、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轉軌的關鍵階段,必須更加注重可持續發展,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對稀缺資源、戰略性資源開發,要高起點引進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兩強”企業實施深度開發,絕不能圖一時的發展速度,走低層次開發、浪費資源、破壞環境的老路。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最大限度地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要運用經濟、法律和行政手段,促進生產力優化布局,培育產業集群,發展循環經濟。要把重視科技、重視人才擺在加快發展、提高經濟增長速度和質量的戰略高度去對待、去落實,以引進、消化、再創新為主要途徑,積極采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促進產業化優升級,加快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二要創新政府管理服務機制,按照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要求,盡職盡責地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更加注重用市場規則解決問題、促進發展,用法律手段化解矛盾、維護穩定。堅持以“三個有利于”為標準研究解決問題,大膽革除目前政府管理服務中不適應和諧社會建設的機制體制弊端,推動服務型、法制型、效能型政府建設。三要創新社會管理機制,強化社會管理意識,深入研究新時期社會管理的特點和規律,不斷推進管理理念、方法、機制創新,建立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共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
四、堅持執政為民,不斷改進作風提高政府工作效能。要切實加強各級領導班子思想政治建設和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深化黨員先進性教育,引導黨員干部樹立正確的權力觀、群眾觀、發展觀和政績觀,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切實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做到以人為本定政策、謀發展、保穩定、促和諧,不斷增強領導發展的能力、構建和諧社會的能力。要改進政績評價體系,全面實行目標責任書考核與領導班子考核、領導干部考核“三位一體”的考核辦法,建立以實績評價班子、評價干部的獎懲機制。在政府系統全面推行首問負責、承諾服務、限時辦結等制度,對重點工作、重點項目進展情況加強督查,及時通報,讓群眾評議政府,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對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政不作為、亂作為問題實行嚴格的責任追究,不斷改善和提升政府工作效能,增強執行力和公信力。
(作者系張掖市市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