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中心>>甘肅新聞>>甘肅>>正文 |
香港特別行政區全國人大代表甘肅紀行 |
(2005-8-31 19:46:24) 有位讀者讀過此文 來源:人民之聲報 打印本頁 |
|
|
|
在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和甘肅省人大常委會的精心安排下,7月28日至8月6日,香港特別行政區20名十屆全國人大代表不辭辛勞來到甘肅,就他們普遍關注的防沙治沙、教育、旅游和環保等主題,先后奔赴蘭州、臨夏、武威、金昌、張掖、嘉峪關、酒泉7市州,進行了一次廣泛深入的視察和調研,度過了10個難忘的日日夜夜。
視察中,代表們既考察了生機盎然的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實力雄厚的現代化大工業,規模宏大的水利設施與防沙治沙工程,也走訪了高校、科研院所、職業教育和基礎教育學校,還參觀了舉世無雙的歷史文化遺跡。代表們深深感受了甘肅輝煌的歷史、奮進的現在和充滿希望的美好將來,見證了西部大開發的熱潮與初步成果,感觸良多,收益匪淺。
在這些港區人大代表中,既有立法會主席、大學校長、商界領袖、專業界和學術界的精英,也有長期從事社會工作的知名人士,而且大部分都是連任數屆的全國人大代表,他們都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與參政經驗。一路上,大家圍繞普遍關注的視察和調研主題,展開了熱烈討論。
防沙治沙是代表此次視察中最為牽心的話題。甘肅作為我國沙漠和沙漠化土地面積較大、發展活躍、危害嚴重的省份之一,沙區總面積為24.9萬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總面積的58.4%,每年因沙漠化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8億多元,間接經濟損失高達16億—64億元。嚴重的土地荒漠化、沙化已威脅著這里的生態安全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視察中代表了解到,這些年來,甘肅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視防沙治沙工作,帶領廣大干部群眾經過長期探索試驗,總結了一套成熟實用的技術和成功模式,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從目前發展趨勢看,由于日益突出的人地關系矛盾,加劇了沙漠化進程,特別是對沙漠治理缺乏科學規劃、統一管理和投入嚴重不足等問題,都使得甘肅防沙治沙任務相當艱巨。
“防沙治沙是直接關系子孫后代生存發展的大問題,是一個國家能否持續發展的大問題。”香港九龍社團聯合會理事長高寶齡代表呼吁,“土地沙漠化面積絕不能再擴大了,人為因素造成荒漠化的趨勢一定要克服和解決。”她認為,多年來甘肅省政府重點采取了“退耕還林(草)、封山綠化、以糧代賑、個體承包”的政策措施后,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這些成效能否鞏固和拓展,充分調動農民的防治積極性就顯得十分重要。她舉例說,古浪縣八步沙林場六老漢為了保命安家,克服重重困難響應政府號召治理沙漠;馬路灘林場工人長期在沙漠中作戰,總結出不少好經驗,他們不言苦、不訴累,以苦為樂的無私奉獻精神難能可貴,需要我們倍加珍惜和保護。我們現在要做的是,廣泛調動人民群眾防沙治沙的積極性,減輕農民的治沙負擔。而政策措施是否到位,補助方案和補助金額是否到位,都對防沙治沙工作的成效影響很大。
從蘭州到敦煌,一路目睹水資源嚴重匱乏的現狀,代表們深表擔憂。香港中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長林廣兆代表認為,地下水位逐年下降,祖國大好山川日趨淪為荒漠,已嚴重威脅到那里民眾的生存。他說,防治是項長期而艱苦的巨大工程,各級政府該引起足夠的重視了,應逐年加大投入,切實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大力提倡節約用水,對自然、歷史原因形成的不適宜人居住的環境應注重保持現狀,要堅決限制亂開發。
不少代表就甘肅今后的防沙治沙工作提出了許多好意見和建議:應科學規劃,統一管理,建立土地沙化動態監測與預警系統,加強治沙新技術、新材料的開發研究與應用,堅持“多采光、少用水、高技術、高效益”的原則,大力發展節水農業、高效農業、設施農業,改善水資源利用結構,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增加農民收入,加強生態保護與恢復工作,推動甘肅防沙治沙進程。
甘肅的教育事業是代表關注的又一話題。代表們認為,對于甘肅這樣一個自然條件比較嚴酷,經濟基礎相對薄弱的西部落后省份,要加快經濟社會的發展,就必須優先發展教育。
代表們了解到,近些年,隨著國家義務教育工程、危房改造工程、農村寄宿制學校工程、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試點工程、優質高中擴招工程、中等職業教育工程和高校基礎設施改造工程的實施,甘肅教育投入力度不斷加大,各級各類學校的基礎設施得到改善,促進了甘肅教育的持續、快速、協調發展。但由于甘肅教育基礎薄弱,經濟發展對教育發展的支撐有限,目前還存在許多依靠自身短期內無法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危房改造壓力很大,普通中、小學生平均校舍面積短缺的矛盾突出,高中階段“瓶頸”制約明顯,高校發展難度加大,學校公用經費嚴重短缺。這都嚴重影響著甘肅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
在蘭州大學視察時,代表們得知,由于地區經濟發展和學校條件的差距,西部高校一些學科帶頭人、教學科研骨干及有發展前途的中青年教師都向東部及沿海地區流動。同時,西部地區每年花費很多經費在國內重點大學培養博士后、博士、碩士人才,但大多數人畢業后即離去,或千方百計離開,尤其是緊缺人才,這等于由西部地區拿出資金為東南沿海及京津地區培養人才,成本太高,而回報率實在太低。另外,西部引進人才困難太大,真正在學術上強的人,不會到西部來。加之高校規模擴張之后,東部各高校工作的關注點也由征地建設新校區轉向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和搶奪。作為西部院校已感受到新一輪人才戰的沖擊,師資隊伍穩定再次面臨嚴峻的考驗。加之西部有些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引進人才,總是片面認為“外來的和尚會念經”,只是一味地重視吸納人才,而對自己現有的骨干人才熟視無睹,重引進,輕培養,造成新一輪人才流失。
針對這一現狀,香港第三屆立法會主席范徐麗泰代表提出,對西部而言,對現有人才的培養、使用應和引進人才同樣重視。西部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必須依托西部高校和科研院所,只有將引進學科帶頭人、學術骨干、青年骨干教師和培養、使用現有人才有機結合起來,才能保證人才隊伍建設科學地發展。范徐麗泰說,甘肅有全國重點大學——蘭州大學以及國家重點科研機構,人才濟濟,相關部門應不斷加強對人才的扶持力度,加大資金投入,創造寬松的用人環境;同時要充分發揮當地具有雄厚實力的大型工業企業等優勢,加強和提升人才資源合理配置,發揮人才能量的最大化。
談到甘肅的基礎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時,香港斐然顧問有限公司執行董事費斐代表告訴記者:“經濟社會的發展,如何培養人才是個關鍵因素。第一次來甘肅,看到部分地方辦學相當不易,深受感動。只是希望西部辦學不再走東部的老路,不要將資金投入過多放在硬件建設上,要更多考慮教育教學質量和人才出路等問題。”
甘肅旅游資源的開發與保護問題也引起了代表的廣泛關注。這里地質構造復雜,氣候類型多樣,歷史文化悠久,民族眾多,民俗風情濃郁,文化底蘊深厚,區位條件獨特,形成了眾多的自然旅游資源和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旅游資源。現有世界文化遺產2處(敦煌莫高窟、長城)、國家風景名勝區3處、國家級森林公園15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8個、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4處、國家地質公園4處,是名副其實的游游資源大省。借助這些豐厚的旅游資源,甘肅省旅游業自改革開放以來獲得了長足發展,并具備了一定的基礎,特別是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全省旅游業有了突破性進展。2004年,甘肅省旅游接待人數達973.27萬人,總收入55.25億元,旅游外匯收入4378萬美元。旅游業發展趨勢良好,已成為甘肅省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在帶動第三產業發展、擴大社會就業和促進全省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
然而,視察中代表們也了解到,甘肅作為旅游資源大省,由于經濟落后,財政困難,對旅游業的投入少,旅游基礎設施落后,資源保護資金不足,專業人才缺乏,制約了旅游業的發展。香港文化藝術發展局主席馬逢國代表提出,雖然甘肅省利用國債對重點旅游景區基礎設施進行了建設,但與旅游業發展的需求還有很大差距。從全省來看,大部分景區的基礎設施和保護條件還不健全,配套服務條件差,不能滿足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馬逢國、高定齡等代表認為,旅游資源的開發與文物的保護應并重,政府應加大投入,通過密封設施隔離人與文物的接觸。同時,甘肅應立足旅游資源豐富、品位高、發展前景廣闊的優勢,通過加大對旅游這個無煙產業的投入力度,來改善旅游區的公共衛生設施、酒店設備、服務和管理等,吸引更多游客,拉動一方經濟長足發展。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在甘視察的10天時間就這樣匆匆而過,代表們情真意切、語重心長的話語猶在耳畔。用甘肅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石作峰的話說,這些資深人大代表始終傾心西部發展,執著敬業,建議忠懇,這是關愛,更是支持,必將對甘肅經濟社會的長遠發展提供有益的參考。
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公室副主任黎桂康表示,我們將根據中央賦予的職責,積極推動甘肅與香港兩地的友好往來,在協助兩地開展經貿、科技、旅游、教育等全方位的交流與合作方面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高勇) |
|
|
|
|
|
|
|
|
|
|
|
|
|
|
|
|
相 關 新 聞 |
|
相 關 專 題 |
|
|
|
新 聞 評 論 |
請注意:
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2、天水在線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力。
3、您在天水在線留言板發表的言論,天水在線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互聯網電子公告服務管理規定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