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風能產業帶"將成為全國最大的風電項目
強大充足的風能可望誕生甘肅新的能源產業。來自專家的測算,如果將河西走廊地區每年一半時間的風量利用,年可發電約4000億千瓦時,按目前國內最低風電價格上網,年產值可達1800億元。
有關方面所得出這一結論的背景是:河西走廊蘊藏的豐富風能資源,為風能產業開發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經過實地考察和詳細論證,一個將河西走廊發展成中國風能產業帶的構思已經形成。
早在今年上半年,民盟甘肅省委通過一項調研報告建議政府將河西走廊規劃為風能產業帶。該建議認為,“河西走廊風能產業帶”有國內其他省份無可比擬的區位優勢:據測算,河西走廊的年有效風能儲量在800千瓦時/平方米,境內風速年際年內變化小,年平均風速的變差系數在0.02至0.025之間,許多地方都具備建設大中型風力發電站的良好條件;河西走廊是一個綿延1000多公里的狹長地帶,有大面積的荒漠可以利用,廣布風電場,可以減少同一地區季風變化帶來的限制,形成“此起彼伏”優勢。蘭新鐵路、國道312線橫穿全境,有分布合理的大電網,有風電并網的便利條件;位于河西走廊東端的蘭州,有蘭州電機廠等一批有能力制造大型風力發電裝置的企業,而且有蘭州大學、蘭州理工大學等一批高等院校的科研力量作為依托,它們既可為河西走廊風力發電提供各種裝備,也可以借機發展成為中國的風力發電裝置生產基地和研發基地。
由于風電項目符合國際潮流和國家產業政策導向,因此,論證立項相對簡便,更由于其自身的性質,具有建設周期短、技術相對單一、見效快的特點,一旦立項上馬,在短期內就可見到收益。風能又是一種沒有污染、可再生的綠色能源,沒有常規能源所造成的環境污染,有利于河西地區的生態環境保護。從投資角度講,雖然投資總額數量較大,按目前7000-8000元/千瓦投資計算,靜態投資共需7000億-8000億元,但在實際操作中,可以分期投入,并且邊投入、邊產出,注入一定數額資金后,就可以滾動方式,自我發展。這樣,此項目不僅可以持續拉動投資,并且今后還可以長期受益。
據悉,“河西走廊風能產業帶”已經得到各級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截至目前,有關方面已經在河西走廊確定了安西、玉門昌馬、肅北馬鬃山3個特大型風電場場址,并在天?h松山灘、玉門低窩鋪、玉門東、紅山窯、金塔縣鴛鴦池、永昌縣南山坡、青山灘等地確定了8個大型風電場選址。其中3個特大型風電場場址可裝機容量都可以達到150萬-1000萬千瓦,8個大型風電場場址裝機總容量都可達到20萬至50萬千瓦。在河西走廊西部的玉門鎮三十里井子建成了總裝機容量5.22萬千瓦的風電場,總裝機4.9萬千瓦的玉門低窩鋪風電場項目正在施工準備中。而一期規劃10萬千瓦、遠期規劃100萬千瓦,被國家發展改革委確定為2005年風電特許權招標項目的安西10萬千瓦風電場也在緊張建設中。天?h松山灘風力發電測風塔日前封頂,測風期限為一年。由國電電力公司投資20萬元建設的測風塔高70米,將對松山灘25平方公里內的風力資源進行測試,為下一步是否能夠建設風力發電場提供決定性的數據。這意味著作為建設“河西走廊風能產業帶”的一項重要工程,已經進入實質性的階段。
有關人士認為,“河西走廊風能產業帶”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風電項目,它的建設將對中國開發新型清潔能源和緩解東西部地區電力緊張起到很大作用。(趙民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