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吧 你到底干了些啥
測謊技術協助甘肅偵破五大要案
本報記者 郭濤 陳永君 為您報道 近年來發生在我省的爆炸、縱火、投毒等惡性疑難案件,先后在武伯欣、范剛、顧紅梅的協助下應用測謊技術成功告破。昨日,他們向記者講述了他們偵破的大案、要案的精彩過程。
案例1 岷縣投毒殺人案
說到測謊破案,范剛教授首先給記者講述了2002年發生在岷縣的一起投毒殺人案的偵查過程。“那是一起撲朔迷離的案件,夫妻倆相繼在家中毒,丈夫中毒后立即死亡,妻子卻經醫院搶救后復活。經當地民眾舉證和警方的取證,警方遂把妻子納入了重點嫌疑對象,并把案件定為情殺案件。”說著,范剛教授無奈地搖搖頭告訴記者,要不是測謊技術,這位受害人的妻子就要蒙冤了。范剛教授接著講述,接到當地警方的邀請后,他根據當地警方提供的嫌疑人,確定了運用測謊技術的對象,對受害人的妻子測試時,發現她在答完設置的與案件相關的問題時,沒有意外的反應,遂排除了受害人的妻子投毒的可能性,后來對受害人妻子的妹夫進行測謊時,面對測謊儀,他心理完全崩潰,交代了自己投毒的全過程。
案例2 酒泉小孩失蹤案
去年10月11日,酒泉市肅州區發生一起3歲小孩失蹤案,案發后5天找到了小孩的尸體。10月20日,范剛教授受當地警方的委托,前往偵查此案,根據當地警方提供的線索確定了5名犯罪嫌疑人,對他們進行心理測試,按照經驗,他把重點嫌疑對象放在第二次序進行心理測試,當對此犯罪嫌疑人提出第3個問題時,該犯罪嫌疑人反應失常,最終心理防線崩潰,交代了自己犯罪的全過程。
案例3 平涼二中學生集體中毒事件
說起2002年11月發生在平涼二中的學生集體中毒事件的偵破過程,武伯欣教授仍記憶猶新。武伯欣說,當地警方對幾名嫌疑人進行了審訊,但最后由于沒有證據不得不放人,案件的偵破一度陷入困局。平涼警方遂邀請他及心理專家范剛教授前往測試,當問到其中一名嫌疑人第五個問題“你是把毒投在了鍋里嗎?”他一時汗流浹背,渾身發抖,心理防線徹底崩潰,最后只好承認了犯罪經過。原來作案人嫉妒食堂比自家店生意好,由此萌生歹意人為投毒。
案例4 民勤縣特大殺人案
說到近幾年的破案故事,甘肅政法學院副教授范剛告訴記者,他已參與了80余起重特大案件的偵破。他給記者講述了2005年1月7日晚武威市民勤縣特大殺人案的偵破過程。因案情復雜,犯罪嫌疑人難以確定,當地公安機關特邀他和武伯欣教授協助偵查破案,他倆應用犯罪心理分析與測試技術在對案情進行犯罪心理動態分析的基礎上,應用綜合編題法編制測試題進行測試,迅速排除了無辜,確定了犯罪嫌疑人。
案例5 蘭州車站搶劫殺人案
說起2003年發生在蘭州車站的“4·29”特大搶劫殺人案,蘭州人人皆知,僅僅為了750元錢,犯罪嫌疑人將蘭州車站勞動服務公司的行李寄存員魏某殺害在工作崗位上。此案的偵查過程中,審訊人員對犯罪嫌疑人訊問了30余次,談話50多次,僅訊問筆錄就多達200多頁,但犯罪嫌疑人一直在編造謊言,企圖把偵查員的視線引向歧途,多次審訊毫無進展時,武伯欣教授運用心量測試對犯罪嫌疑人進行了心理測謊。面對測謊專家,拒不交代犯罪事實的嫌疑人終究還是露出了尾巴。
測謊結果 不能當判案證據
對犯罪嫌疑人的測謊結果能否作為判案的直接證據?蘭州市中院一名法官肯定地表示“不能”。他說,面對測謊儀很多人都會心理緊張,內部情緒變化就會反映在測謊儀上,但其最終的分析結果往往不具有惟一性,況且測謊不是對案件事實本身的收集和鑒定,因此,測謊只是辦案的一種輔助手段。
測謊儀在甘肅 無貨可買
測謊技術作為一項科研項目,各地都在研究,但測謊儀只有寥寥幾個廠家在生產。記者昨日從北京一家生產測謊儀的公司了解到,普通測謊儀的價格在8萬元至10萬元之間,固定向公檢法系統及科研機構供貨。據介紹,個人或其他企事業單位需要時要到廠家購買,甘肅市場上不可能有測謊儀銷售。而且,測謊儀是專業設備,不是專業人士無法操作該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