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用才助騰飛———
甘肅省第十一次黨代會聚焦之三
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當今時代,人才資源已成為最重要的戰略資源;區域綜合實力的競爭,說到底,就是人才和人員綜合素質的競爭。
唯有人力資源得到有效開發,全省各族人民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各方面的英才不斷涌現,我們的事業才能始終充滿生機和活力。
陸浩同志在黨代會報告中,把人力資源開發作為“三大支撐”總體工作思路之一提出,這也成為代表們討論的焦點之一。
“開發人力資源,最根本的是通過教育提高勞動者的素質,通過人才隊伍的建設提升發展經濟的能力和水平。”西北師范大學黨委書記劉基代表說。
教育:后天的經濟
●把教育擺到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摘自報告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的本質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代表們說,十屆省委非常重視教育事業的發展,在資金投入、政策支持、條件保障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充分顯示出我省決策層發展教育事業的堅強決心。
來自省教育廳的幾組數據最有說服力:普九地區人口覆蓋率,2002年為72.94%,2006年上升為89.42%;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數,
2002年為143009人,2006年為263691人;研究生畢業生數,2002年為940人,2006年為3201人。
與此相對應的是,我省近幾年社會事業投入不斷加大。2006年,教育支出增長29.4%,衛生、科技和文化、廣播事業費支出均增長30%以上。
在教育事業迎來蓬勃發展的春天,如何培養更多更好的人才?劉基代表認為,最重要的是提高師資水平,進一步改革教育培養模式,保證人才培養質量,真正使每一個受教育者得到全面成長和全面發展。
職業教育,是培養技能型人才的搖籃,同時為我省“縮小分母”,發展勞務輸轉插上翅膀。2006年,全省培訓勞動力171.9萬人,輸轉勞務534萬人次,創勞務收入119億元。代表們認為,能取得這么好的成績,職業教育功不可沒。
科技:明天的經濟
●推進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摘自報告
如果說教育是后天的經濟,那么科技就是明天的經濟。在現代社會中,體能、技能、智能三者存在兩組簡單的等比級數規則,人的體能、技能與智能對社會財富的貢獻分別為1∶10 ∶100 。
來自省屬骨干企業的代表們說,沒有一批創新型人才,企業永遠做不大。
實現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更需要加強創新型科技人才隊伍建設。以重大科技項目帶動人才建設,以人才建設推動重點科技領域發展,我們就一定能培養造就一大批科技人才,取得一批影響重大的科技創新成果。
專業技術人才是推進經濟創新發展的“加速器”。近年來,我省鑿石索玉,剖蚌求珠,實施了“555創新人才工程”、“西部之光”人才培養計劃等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培養了一支年齡結構合理、學歷層次高、能力素質強的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其中具有中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達到17萬人,比2003年增長10%。他們在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技術推廣等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反彈琵琶:人盡其才
●要善于以人力資源開發和人的素質的提高推動經濟更好更快發展———摘自報告
陸浩同志對甘肅省情的把握,客觀務實。他多次指出,甘肅是一個欠發達省份,經濟發展滯后,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由于社會事業發展緩慢,導致勞動者綜合素質不高,進而直接制約著經濟的發展。甘肅人均受教育年限只有7.04年,比全國少一年;青壯年文盲率高達8.47%,比全國高出4.47個百分點。這差距、那差距,說到底,還是勞動者素質上的差距。
優先投資于人的發展,必將帶來經濟更好更快的發展。一個生動的實例,見證了“反彈琵琶”的辯證法———
4月10日,來自全省各地的600多名農村婦女,在省婦聯、省扶貧辦的組織下,從蘭州乘火車前往北京富平職業技術培訓學校,經過為期20天的培訓,她們將走上家政服務等不同的工作崗位。
看似簡單的短期實用技能培訓,帶來的收效往往是意想不到的。根據調查,我省在北京沒有經過培訓就業的家政女服務員,月工資一般為400元至600元,而經過培訓的初級家政服務員月工資普遍為700元以上;中級家政服務員月工資都高于1200元。
張開勛代表說,人力資源開發關鍵在于努力創造條件、完善政策、建立機制,促進全民素質的提高。嘉峪關市近幾年大辦教育,強化科技,使勞動者素質顯著提高,初步形成了區域人才高地。全市義務教育普及率、高考升學率、人才擁有率都位居全省前列,為推動經濟建設和實現“兩個率先”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反彈琵琶”,如彎弓射箭時的奮力后拉,箭體蓄勢,飛向更遠的目標。國以才興,業由才廣。只要我們堅持優先發展教育、科技、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努力提高全民素質,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一定會開創人才輩出、人盡其才的新局面,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堅強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也必將有力地促進甘肅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