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抓民生:共建共享的著力點
———三論深入學習貫徹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
(一)民生者,顧名思義,國民生活之謂也。
民生問題,自古以來就與國之大計相提并論,與國家的改革、發展、穩定密切相關,所謂“國計民生”。
近兩年,從中央到地方、從政府到民間、從媒體到學界,對民生問題的高度重視、持續關注和自覺表達,已經在全社會積聚了相當的熱度和強度,其蓬勃的力量正在穿透民生問題本身,探求問題的根源,追尋解決的路徑。
“科學發展觀”和“和諧社會”理念的提出,為民生問題的解決提供了充分的理論依據。可以說,關注民生是貫徹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由之路。解決民生問題,不管選擇什么樣的路徑,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和諧社會為目標,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
(二)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民生問題,事關人民福祉和國家安定,不僅是一個社會問題,也是一個政治問題。
民生問題直接影響群眾心理,左右社會情緒。解決不好,就會影響人們的信心,影響改革、發展和穩定的大局。
所以,對民生問題絕不能等閑視之,必須慎之又慎,細之又細。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中,必須時刻不忘關注民生、改善民生、發展民生。
胡錦濤總書記在今年發表的新年賀詞中,把“著力解決民生問題”作為2007年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提了出來。溫家寶總理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作的《政府工作報告》,通篇寫滿了“民生”二字,被人們稱為民生報告。這些,都旗幟鮮明地表明了黨和政府心系百姓的親民態度和為民決心,也給各地和各級領導干部傳送了一個明顯的民生信號。
(三)悠悠萬事,民生唯大。認真解決好民生問題,全力保障群眾安居樂業,是各級黨委、政府義不容辭的職責,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的基礎。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領導全省人民解放思想、加快發展,隴原大地發生了巨大變化。這些變化讓全省人民深刻認識到,正是由于省委、省政府始終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推動發展與解決民生問題結合起來,才使發展成果更多地惠及最廣大人民群眾。
新一屆省委領導班子,更是高度重視民生問題。在剛剛閉幕的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上,把“和諧抓民生”響亮地提了出來,放在與改革發展同等重要的位置。
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在各種會議上,反復強調的是民生問題;在下鄉調研時,關心了解的是民生問題;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談論最多的還是民生問題。
去年,省委、省政府關注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所辦的5件實事,深得民心;今年,省“兩會”通過的政府工作報告承諾再為群眾辦12件實事,已經一件件分解到位,正在認真落實。
(四)民生問題是發展中出現的問題,民生問題本身也是不斷發展的,民生問題只能在不斷加快發展中得以解決。
改革開放20多年來,不管是甘肅還是全國,民生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可以說,20多年改革、發展、開放的進程,就是不斷重視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發展民生的過程。20多年來,我們看到并正在體驗著我們國家從官本位到民本位,從民本位到人本位的歷史性轉變。
在這一轉變過程中,民生被擺在越來越重要的位置。
改革開放初期,民生問題主要是城鄉居民的衣食之憂。現在,我們面臨的民生問題則擴大到如何更好地解決衣、食、住、行的問題,以及其他新的生活需求。
有人將現階段的民生問題概括為就業、教育、分配、社保、穩定五大方面。這是當前民生問題的核心。而目前的現狀是:房價節節攀升,教育收費看漲,看病貴,就業難,社會保障制度不完善。這些,已成為不容回避的矛盾和問題,能不能解決好,是對各級黨委、政府的嚴峻考驗。
這就需要我們在深化改革、加快發展的同時,更要花大力氣、大精力、大財力、大手筆著力解決民生問題,讓老百姓共享改革發展成果,過上安康幸福的好日子。
(五)關注民生,維護群眾切身利益,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也是我們黨贏得人民群眾信任和支持的力量源泉。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而和諧抓民生,則是堅持以人為本,促進社會和諧的必然要求。
因此,全省各級黨委、政府,各級領導干部,必須始終堅持心系群眾、關注民生,把民生問題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我省經濟欠發達,在構建“和諧甘肅”的進程中強調關注民生,就是要在加快發展這個第一要務的前提下,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使發展的成果惠及全省各族人民。
近兩年,省委、省政府出臺的一系列惠民政策,廣大群眾尤其是困難群眾充分享受了黨和政府的陽光雨露。盡管有一些政策還不細致,有一些保障措施還是低水平的,但不把任何一個需要幫助的人遺忘在溫暖之外,表明了省委、省政府執政為民,認真解決民生問題的決心和態度。
(六)關注民生辦實事,最重要的是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群眾觀,創造出經得起群眾、實踐和歷史檢驗的實績。
首要的是要有強烈的愛民之心、為民之責、親民之情。只要有了這樣的思想基礎,關注民生、多辦實事才能成為自覺的、持之以恒的行動,才能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一定要把實事辦好、好事辦實。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熱熱鬧鬧上,喊空口號,搞花架子;不能只聽雷聲,不見雨點。要拿出實實在在的行動,真執行、真落實,鼓實勁、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扎扎實實為老百姓辦一些實事。
良好的工作作風是把實事辦好、辦實的重要保證。全省廣大干部要樹立起“清簡務本,行必責實”的工作作風,以“無功即是過”的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凡是涉及群眾切身利益和實際困難的事情,要帶著深厚的感情抓落實,帶著強烈的責任抓落實,帶著解決問題的決心抓落實。
要把關注的目光更多地投向困難群眾,更好地為困難群眾排憂解難。要調查研究,摸清群眾急需解決的生產生活問題,找準工作的切入點和著力點,努力解決困難群眾在就業、子女上學、就醫、住房等方面的實際問題。
(七)經濟社會越發展,民生問題就越復雜,解決起來就越需要時間,越需要財力,越需要智慧。
各級領導干部能不能做到執政為民,關注民生,重要的前提就是看他對老百姓有沒有深厚感情,有沒有責任意識。
帶著深厚的感情去辦事,就會始終把群眾利益擺在首位,處處為群眾著想,努力為他們排憂解難,而不是搞政績工程、做表面文章。只有這樣,我們的工作才會得到百姓的理解和支持,才能夠激發人民群眾建設和諧甘肅的熱情和聰明才智。
各級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要增強為民辦實事的責任意識,絕不能把為民辦實事的責任當兒戲,把為民辦實事的承諾當“脫口秀”,而必須言出必行,言而有信。對有條件辦的實事,要全力以赴辦;對需要辦但條件暫時不具備的,要向群眾做好解釋,并積極創造條件盡快辦。要加強對每件實事整個過程的考核檢查,形成督促抓實事落實的強大合力。
(八)關注民生,造福于民,是老百姓的企盼,更是黨和政府的職責,一定要真心實意地去做。
我們為群眾辦的每一件實事,都是我們份內的事,也都是得人心、暖人心、穩人心的工作,要用真心動真情,把實事辦好辦實,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群眾的心中。
實事既是好事,也是難事。千萬不能閉門造“事”,包辦民意,避重就輕,避難就易,在一片貫徹聲中走了樣,在一片落實聲中落了空。要堅決防止把一些“形象工程”、“政績工程”也貼上“辦實事”的標簽,勞民傷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