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林業十年回顧及發展前景展望
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 促進林業又好又快發展
前言:黨的十七大政治報告在提到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總目標時,多次明確指出:“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同時明確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實現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奮斗目標,“使人民在良好生態環境中生產生活,實現經濟社會永續發展。”這些新提法賦予林業以新的內涵和光榮神圣的使命,給全省林業戰線廣大干部職工以極大的鼓舞,為進一步加快我省林業建設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近十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省林業建設取得了前所未有和舉世矚目的成就。為了總結經驗,再接再厲,激勵廣大干部職工加快建設“生態文明”的小康社會,進一步贏得各級領導、各部門、社會各界對生態環境建設的支持和重視,從今日起,本報將以《貫徹十七大精神、實現林業新跨越》的專欄文章,全方位報道我省近年來林業建設快速發展的現狀和所取得的成績,并展望林業發展的輝煌前景。
總投資超過150億元林業重點工程全面推進
我省是一個森林植被稀疏、生態環境脆弱的省份。多年來,歷屆省委、省政府從甘肅生態環境極其嚴酷的省情出發,始終把改變甘肅自然面貌,作為全省林業發展的根本任務和長期奮斗目標來抓,促使全省生態建設取得了較大的成績。進入世紀之交的1998年,全省林業戰線的廣大干部職工,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相繼啟動了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三北四期和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等為主的國家四大林業重點生態工程。
為了使我省林業建設實現歷史性突破,在基礎薄弱、資金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從1998年至2006年,我省通過千方百計爭取項目和多渠道籌措資金,先后落實中央和省林業建設總投資達155.55億元,這是“七五”以來至1997年12年全省林業建設總投資9.53億元的14.7倍。特別是從2004年以來,在國家大幅度調減退耕還林規模的情況下,我省通過積極爭取,使國家連續三年每年總投資都保持在23億元左右。與此同時,我省努力實現了林業投入的多元化。通過積極爭取,近年來,全省林業系統先后引進外資項目13項,共落實外資10億元人民幣,項目范圍涉及全省8個市(州)的18個縣區,開創了新世紀全省林業對外開放工作新局面。近3年來,全省還緊緊抓住國家建立重點公益林生態效益補償制度的大好機遇,共落實補償資金5.69億元,將我省3746.5萬畝重點公益林納入國家生態效益補償范圍,為全省森林實現可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國家財政資金的大力支持下,從1998年以來,我省各級地方黨委和政府,把生態環境建設納入的重要議事日程,合理布局,突出重點,精心組織,整體推進,堅持走大工程推動大發展,大產業帶動大效益的路子,苦干實干,使全省林業建設取得顯著成績。據統計,八年來,全省共完成退耕還林任務2423.3萬畝,其中,退耕地造林1003.3萬畝,荒山荒地造林1330萬畝,封山育林90萬畝。同時完成天然林保護工程公益林建設任務537.6萬畝,完成“三北”四期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任務281.4萬畝。通過實施天保工程,使5936萬畝森林資源得到有效管護。經國家林業局多次檢查驗收,近十年來,我省年均造林面積合格率達到83%以上,造林面積保存率達到97%以上,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飛播造林等實績綜合評分均排名全國前列。
“甘肅精神”集中體現林業建設跨越式發展
我省干旱少雨,自然條件嚴酷,生態環境十分脆弱。在很多地方要栽活一棵樹,往往要付出幾倍甚至幾十倍的艱辛努力。為了改善生態環境,多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省廣大干部群眾和林業戰線上的廣大干部職工,發揚“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肅精神,在隴原大地上進行了氣壯山河的生態環境建設。為了保質保量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合格率和保存率,省林業廳黨組一班人及各市州領導率先身先士卒,建立了自上而下的領導干部和技術人員“雙軌”承包責任制,實行了廳領導和有關處室、單位分片責任制,各級領導帶頭大辦綠化點和示范基地。目前,全省按照山、水、田、路綜合治理的原則,已建成萬畝以上工程點80多處,總面積超過100萬畝,5000畝以上工程點近600處,總面積達340多萬畝,其余大部分工程點都在千畝以上,有力促進了全省林業工作又好又快的發展。
據統計,從1998年以來,全省累計完成完成林業建設總任務4823.9萬畝,年均完成林業建設任務536萬畝,是建國以來至1997年近50年間全省年均營造林面積的三倍多。同時,建立義務植樹基地3802處,義務植樹5.54億株;縣以上城鎮綠化面積12.3萬畝,城區綠化覆蓋率達到13.8%;完成綠色通道建設2.59萬公里。臨澤等12個縣(市)實現了平原綠化達標,涇川等13個縣(市)實現了整縣宜林荒山綠化。沿河西風沙前緣建起了長達1200多公里、面積達171萬畝的防風固沙林帶,整個河西走廊基本實現了農田林網化。
據第六次全省森林資源清查結果,我省森林覆蓋率已由2001年的9.90%提高到2006年的13.42%,凈增3.52個百分點。5年來,全省林地面積、有林地面積、灌木林地面積、活立木總蓄積、森林蓄積、森林覆蓋率,六個指標均實現了持續增長。其中,全省林地面積由2001年的12040.8萬畝增加到14718.15萬畝,活立木總蓄積由19930.77立方米增長到21708.26億立方米,凈增1777.49億立方米。完全可以說,這十年是甘肅林業發展最快、變化最大的十年,也是甘肅林業發展歷史上形勢最好、成就最大的十年。
森林資源得到全面保護生態文明意識深入人心
森林是陸地生態的主體,具有周期長、再生性、破壞容易、恢復難等特點。為了保護好鞏固好在林業建設中取得的成績,近年來,根據我省林業快速發展的需要,省人大、省政府按照每年出臺1至2部、調研2至3部地方林業法規、規章的進度,不斷加大立法力度,相繼制定和頒布了《甘肅省實施森林法辦法》、《甘肅省實施防沙治沙辦法》等12部法規規章,修訂了4部地方林業法規規章,省委、省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關于在全省重點區域實施封山禁牧的意見》,使我省地方林業法規體系日趨完善,為全省林業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規范化管理的軌道奠定了堅實地基礎。
根據這些林業法規規章,全省廣大林業廣大干部職工緊緊圍繞林業建設大局,按照“嚴管林”的方針,堅持依法治林,突出林業法制建設,逐步規范了林業管理行為。同時圍繞確保現有8000萬畝森林資源安全的總體目標,廣泛深入開展了林業法制宣傳活動和行政執法專項行動,使森林治安案件和林政案件呈大步下降趨勢,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犯罪活動得到有效遏制。廣大干部群眾的生態意識、法制意識得到了明顯增強,據中科院的一項調查證明:目前我省農民對于退耕還林的認知率達99%,有90%以上的農民支持退耕還林政策,95%以上的農民認為全省生態環境破壞非常嚴重,必須加以治理,廣大干部群眾進一步認識到了國家以糧食換生態的重要性,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
為此,全省林業職工采取造林與管護相結合、封山與禁牧相結合,管護與政策兌現相結合,加強封禁管理,實行科學管護,嚴格管護責任,兌現管護政策,確保栽一棵、活一棵、保存一棵,切實提高工程建設成效。經國家檢查驗收,近幾年我省年均造林面積成活率、合格率和保存率顯著提高,分別達到95%以上、83%以上和97%以上,均比1997年以前提高了20%以上,局部地區林草植被得到有效恢復,為林業可持續發展創造了寬松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