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革命精神 點燃愛國熱情
甘肅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工作綜述
一幅幅展板,一件件實物,將歷史的記憶鐫刻成為永恒。
每一個走進蘭州“八路軍辦事處”紀念館的人,臉上都帶著一種肅穆的表情。駐足,觀看,憑吊,歷史的煙云仿佛就在眼前浮現。
南梁革命紀念館、高臺紅西路軍紀念館、通渭榜羅會議紀念館……走近這一個個見證過戰火硝煙的革命圣地和歷史遺跡,你都會找尋到不同的回憶,感受到崇高的精神洗禮。傳承革命精神,激發愛國熱情,這一個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猶如一面面鮮紅的旗幟飄揚在全省各地。
“紅色資源和歷史遺址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我們不但要保護好這些精神遺產,而且要用這些精神遺產教育廣大人民群眾。”近年來,省委、省政府以黨中央和國務院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和發展紅色旅游的一系列指示精神為指導,在中宣部等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不斷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群眾性愛國主義教育和紅色旅游事業日漸蓬勃興起。
下工夫抓建設,教育基地蓬勃發展
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和紅色旅游,是開展群眾性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弘揚民族精神、樹立傳統美德、陶冶革命情操、促進公共文化建設、帶動區域經濟發展和拉動國內需求的巨大社會工程,更是增強國家軟硬實力的重要舉措和利國利民的好事。在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2004—2010年全國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綱要》下發以后,省上就研究制定了《甘肅省愛國主義教育實施意見》和《甘肅省紅色旅游發展規劃》,把發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和紅色旅游事業作為全省經濟、文化、社會發展的重要任務來抓。
我省充分依據本地紅色資源優勢和特點,以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和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為重點,按照有機構編制、有場館設施、有系統的展覽內容、有講解員隊伍、有一定數量的文物和遺址、有經常性的展覽活動、有健全的管理制度“七有”條件狠抓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硬件建設。從全省成立和落實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機構與編制到加強了全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場館建設;從加大對紅色景區景點的文物和遺址的保護力度到全省紀念館統一進行了陳列布展,組織省市縣黨史專家重新撰寫了陳展大綱和解說詞,對全省紀念館講解員進行了普遍的培訓……這一系列具體而細微的舉措,更是有力地推動了我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的建設。
根據有關部門的統計,近年來,全省先后建設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紀念館)50個,其中國家支持紀念館8個,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14個,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61個;先后建成紅色旅游線路4條,社會總投資5億多元。一個以全省示范基地為骨干、其他各類教育基地相輔相成、共同發展的良好格局正在形成。
加強管理聚合力,服務水平上臺階
各級黨委和政府倍加珍惜這些精神遺產,積極制定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和發展好紅色旅游的政策,逐步完善配套相關的法律法規。特別是在全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建設中,認真遵循有關程序,建立健全了各項管理制度。
省上根據紀念館的事業性質,確定有關行政程序,采取有效行政手段,完成全省紀念館建設總的立項工作。各市州按照省委宣傳部的總體要求,下發成立紀念館的編辦文件,辦理紀念館事業法人資格證、事業單位組織機構代碼證;在省委宣傳部的統一協調下,正確處理歸口過程中民政、旅游、黨史等部門和文化文物部門的利益關系,將各有關部門管理的紀念館統一歸口到各級文化文物部門管理;建立健全紀念館的陳展管理、文物保護、財務、安全保衛等制度;確立了紀念館事業單位的基本職能。主要包括搞好愛國主義教育展覽活動,加強紀念館展覽內容的宣傳與研究,為群眾性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搞好各種服務,管理和保護紀念館所轄區域內的一切紅色資源、文物和遺址,進行紅色旅游產品的深度開發。據了解,截至2009年底,全省共編輯出版紅色書籍畫冊900多種,四級新聞媒體宣傳報道甘肅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紀念館)和紅色景區景點建設的報道已達2000多次(篇),攝制反映紅色景點景區內容的電影和專題片100多部。
拓展教育基地功能,主題教育活動豐富多彩
干部廉政建設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黨史教育基地、全省國防教育基地、在甘各高校大學傳統教育和社會實踐基地……我省通過對原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實施改造、重新整合的基礎上,充分拓展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功能,極大地發揮了紀念館的輻射帶動作用。
經過多年的建設,會寧縣紅軍勝利會師紀念館、民勤縣治沙防沙紀念館、蘭州“八路軍辦事處”紀念館被列為中紀委干部廉政教育基地;高臺縣紅西路軍紀念館、華池縣陜甘邊革命根據地南梁紀念館、兩當兵變紀念館、通渭縣榜羅會議紀念館等14個紀念館,被中央宣傳部授予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有4個紀念館被國家國防教育委員會授予全國國防教育示范基地;有8個紀念館被列為國家紅色旅游重點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