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平指出,做好今后幾個月的工作,對于促進全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為“十二五”開局打好基礎具有重要的意義。各市州、各部門要強化責任,突出重點,細化措施,狠抓落實。
第一,落實又好又快發展的要求,在發展中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一要加大項目建設與投資力度。對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新開工項目,要千方百計確保開工。要進一步調整支出結構,認真落實財政支出均衡性、時效性管理的各項規定,調度好專項配套資金,用活資產存量,擴大資金增量,為有效解決建設資金“瓶頸”制約創造條件。二要找準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的著力點。調整結構重點要突出扶持風電、光電、核電、有色冶金新材料、生物制藥等新興產業加快發展;轉變發展方式要重點抓好服務業發展和科技創新驅動。三要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繼續推進促農增收“六大行動”。要深入實施“4個1000萬畝”工程,加快牛羊產業大縣建設,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深入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方面,加大扶貧攻堅力度,加快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積極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四要深入推進改革開放。加大推進和落實國有企業改革、農村改革、財稅物價改革、文化體制改革等重點任務的力度,努力消除影響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改革不適應企業、事業單位引進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人事、教育管理制度,完善擴大對外開放的政策措施,進一步做好外貿進出口工作。
第二,落實科學謀劃發展的要求,抓緊編制“十二五”規劃。要做到編制“十二五”規劃與貫徹落實各項支持政策相結合,與落實重大項目相結合,與貫徹落實區域發展戰略和改善民生相結合,與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相結合,增強規劃編制的民主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第三,落實節能減排的要求,大力發展低碳經濟、循環經濟。一要結合實際落實各項調控措施。一方面,既要做“減量”,抓好重點企業節能降耗,采取按月督查和倒排工期的方法,確保節能降耗目標如期完成;另一方面,又要做好“增量”,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大力發展新能源、生物制藥、農副產品加工等低碳產業,推動由單一減少高耗能“存量”向發展低碳產業、減少“耗能”、優化增量的轉變。二要抓緊實施循環經濟重大項目。積極匯總上報今年中央預算內投資補助項目,爭取國家相關支持政策具體化,對節能減排有重大作用的項目要優先安排。把循環經濟項目作為擴大對外開放的重要內容,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吸引社會資金參與循環經濟項目建設。三要進一步加大污染減排工作力度,嚴控高排放產業超標排放,杜絕已關停的造紙、淀粉、電石、鐵合金等不符合產業政策、污染嚴重的企業違規從事生產活動。
第四,落實保障民生的要求,加快社會事業發展。要把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區別輕重緩急的原則落實到行動上,加快推進14件23項實事的落實,及時研究制定新的惠民政策,確保基本完成災后重建任務,加強物價監管,努力擴大就業,加快社會事業發展。
第五,落實維護穩定的要求,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要切實抓好安全生產工作,確保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堅決杜絕重特大事故發生。深入推進社會矛盾化解,全面開展對現有社會矛盾的大排查、大調處工作,把“全省重大社會矛盾積案化解年”活動繼續引向深入。
第六,落實轉變作風的要求,確保各項工作扎實有序推進。要鞏固“作風建設年”活動取得的成果,大興求真務實、真抓實干的作風,切實做到言必則實、行必則實、功必則實。要嚴格落實工作責任制,強化協調配合,加強督促檢查和責任追究,確保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項目標任務,為“十二五”跨越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