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地處西北內陸唯一一座黃河穿城而過的城市。石化城、瓜果城的美譽早已讓她蜚聲中外。今天,330萬蘭州軍民又以驕人的雙擁工作業績,使它獲得了連續六次命名國家雙擁模范城的殊榮。雙擁工作在蘭州加快發展、率先發展、科學發展中,不斷得到升華。
雙擁是一項事業更是一份責任
2007年,蘭州市第六次獲得全國“雙擁模范城”命名。面對榮譽,市委市政府清醒地認識到,榮譽只能說明過去,要使雙擁工作始終保持旺盛的生機與活力,就要樹立“圍繞發展抓雙擁,抓好雙擁促發展”的指導思想,重基層、求創新,抓經常、打基礎,創特色、促落實,做到抓雙擁思想上不自滿松懈,工作中不固步自封,以更大的熱情推進雙擁工作不斷創新發展。
要推動雙擁,就要不斷強化對雙擁工作的領導。各級黨委政府堅持將雙擁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黨政軍領導“一把手”掛帥,帶頭參與雙擁活動,協調解決難點熱點問題。雙擁主要任務納入目標管理,實行重大項目報告、領導小組議事、工作檢查督導。落實黨委議軍制度、軍地聯席會議制度,建立了雙擁工作年度百分考核、工作進展情況季報,設立雙擁工作聯絡員。每年的雙擁工作任務都由市委市政府下達到縣區、市直部門、駐蘭團以上部隊,實現了工作任務落實縱向到底,橫向到邊。
要推動雙擁,就要加強雙擁制度建設。幾年間,蘭州市針對雙擁工作中的難點熱點問題,先后出臺了《蘭州市優撫對象醫療保障實施辦法》《蘭州市退役士兵技能培訓指導意見》,修訂了《蘭州市擁軍優屬、支持部隊建設的暫行規定》等政府規章,完善了退役士兵自謀職業經濟補助、轉業干部經濟適用房購買、部隊子女入學入托、軍隊離退休干部和無軍籍職工醫療保障、隨軍家屬就業培訓等制度,促進雙擁工作步入制度化軌道。
要推動雙擁,就要廣泛開展雙擁宣傳國防教育,強化雙擁社會基礎。全市80%的鄉鎮街道在民兵之家、黨員活動室、社區文化室建立了國防教育雙擁宣傳教育陣地,40%以上的大中型企業有國防教育雙擁宣傳基地。每年的雙擁宣傳月、國防教育周都舉行集中宣傳、“領導干部軍事日”、青少年主題團隊日活動。每年有20多萬的學生參加軍訓。2009年8月,投資160萬元的“雙擁之花”城市雕塑竣工,成為國防教育雙擁宣傳的又一個場所。2009年,投資520萬元、建筑面積1000多平方米的蘭州戰役紀念館重建布展開放,當天參觀人數就達2000多人。市委常委、副市長楊志武表示,發掘保護好革命前輩留下的寶貴史料、繼承發揚革命前輩創立的優良傳統,是我們責無旁貸的責任。要更好地弘揚光榮傳統,以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群眾、激勵后人、擔當重任。
動真情辦實事精心打造雙擁品牌
雙擁模范城創建中,蘭州市始終堅持“人無我有,人有我精”,創新雙擁活動載體。隨著雙擁工作的深入開展,全市在不斷鞏固提高雙擁創建成果的基礎上,注重打造雙擁品牌,提高雙擁工作整體水平。
——實施“地方支持部隊建設十項重點工程”,為部隊建設發展多作貢獻。近幾年中,各級政府對調防和新組建部隊營房建設、人武系統搬遷和基礎設施改造、訓練基地和預備役建設、通往營區道路新建和硬化、消防部隊辦公和消防設施配備、援建軍營圖書室等重點工程,從土地劃撥、資金投入、規劃審批上給予大力支持。2009年,解放軍某部搬遷,蘭州市榆中縣在近郊一次性劃撥土地近千畝,保證了工程及時進展,當年該縣僅為支持部隊基礎設施建設劃撥土地就超過1100多畝。西固區為武裝部新建的辦公樓,投資800萬元,建筑面積3500平米,當年立項,當年竣工;投資1100萬元的預備役一團辦公樓又開始修建。甘肅省軍區機關搬遷中,市委書記、市長親自帶領市直相關部門同志現場辦公,研究土地劃撥、稅費減免問題。2010年,全市支持部隊建設重大項目15個、投入資金近億元,市政府常務會專題研究武警蘭州市支隊指揮辦公樓修建問題,一次就解決資金1000萬元。幾年中,全市援建軍營圖書室149家、贈送圖書14萬冊。蘭州大學、蘭州理工大學等后備軍官培訓基地,在讀國防生600人以上;西北師范大學、甘肅農業大學、西北民族大學等高校,每年為500多位現役軍人提供學歷教育;社會各界每年培養軍地兩用人才上千人。海軍“蘭州艦”命名后,市委市政府從資金上給予了大力支持,并于2009年啟動了蘭州“家鄉園”修建前期工作,遠在南海的“蘭州艦”官兵時刻感受到了來自第二故鄉的關愛。
——實施部隊援建地方重點工程,爭當推動地方經濟建設的排頭兵、突擊隊。在踴躍參與地方生態環境建設、重點工程建設和扶貧幫困、希望工程的同時,駐蘭部隊實施了“百團示范”“軍民共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綠色通道和生態建設”“引大入秦灌區綜合開發建設”工程,發揮出駐軍支持部隊建設的規模效應。在重點工程項目和生態建設中投入人力3萬多人次、機械1000多臺次,參與重點工程和社會公益項目50余個,造林4000多畝。駐軍新建扶貧點26個、捐款捐物600多萬元,80%被幫扶戶的生產生活條件大大改善。援建希望小學20多所、為希望工程捐款350多萬元,官兵個人資助的學生就達1500多人。駐軍與50多個村結成軍民共建新農村對子,在培養新型農民、改善生產條件、推廣先進技術、助學助教等方面開展工作。蘭州軍區聯勤部與永登縣黃茨灘村共建社會主義新農村,投入農業結構調整、沙坑治理人力1800多個,移動土石24萬立方,建成水塘7個、年蓄水量30萬立方米;起沙造田120多畝,工程總造價150萬元。蘭州軍區空軍蘭州南北兩山綠化基地苗木成活率達到85%以上。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后,駐蘭部隊、武警部隊及預備役人員上萬人趕赴四川及甘肅省的地震災區,抗震救災,為災區群眾捐款4480萬多元。今年,蘭州市遭受持續干旱,一些受災嚴重山區群眾的生活用水發生困難,駐蘭部隊及時組織車輛、人員,為12個鄉、56個村、57所學校送水5280多噸,解決了2.6萬群眾、5000多頭大牲畜的飲用水。
——開展“雙擁文明線”創建活動,發揮大區域聯片創建效應。全市先后開展了“蘭郎雙擁文明線”“蘭民雙擁文明線”“百里雙擁長廊”“天蘭雙擁文明線”創建活動,帶動沿線鄉鎮村社的經濟發展和雙擁工作的深入開展。在涉及1縣4區,27個鄉鎮、11個街道、34個鐵路站點、1個軍供站、48個駐軍團以上單位,鐵路里程135公里、公路里程146公里的“天蘭雙擁文明線”,已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國防林、雙擁林、民兵林、生態綠化基地20多處,綠化面積2萬多畝;建成精神文明示范點20個、文明社區200個、文明新村20個。“蘭郎雙擁文明線”以維護民族團結社會和諧進步為重點,交通環境、社會治安條件大大改善。
——開展“雙擁進社區”活動,深化基層雙擁工作。隨著社會轉型和體制轉軌,社區的重要作用日益凸現。蘭州市以社區為重點,建立和完善了社區成員單位聯系會議制度、軍地定期走訪制度、雙擁檢查考核制度,增強了社區為駐軍和優撫對象辦實事做好事、協助落實優撫安置政策、組織開展軍民共建活動的能力,出現了“文化擁軍”“軍民共建健康醫療站”“愛心銀行”“雷鋒精神在社區”等各具特色的社區雙擁格局,雙擁工作更加貼近實際、貼近基層。
——樹立行業擁軍典型,推動雙擁社會化。在雙擁實踐中,培養了一批以國有企業為骨干的雙擁典型,帶動了整個雙擁工作。市公交公司為重點優撫對象辦理免費擁軍乘車卡3200多張,年免費金額130多萬元。蘭化公司將雙擁工作制度納入企業管理,工作落實情況納入績效考核體系,軍嫂不下崗,退役士兵全部安置上崗。各窗口服務行業軍人優先、“三免”標示設立達100%。“兩新組織”積極參與雙擁活動,積極接納退役士兵、隨軍家屬就業,每年給駐軍贈送電器100余件、文體器材400余件、圖書2500余冊。民營企業興農公司職工中,就有33名退役士兵和12名隨軍家屬。全面落實政策優撫對象共享發展成果
蘭州市各級政府和廣大群眾始終有一個信念,各類優撫對象是為國家作出貢獻的特殊群體,要多方創造條件,讓他們受到社會的尊重,共享改革開放成果。全市建立并落實優待撫恤標準自然增長機制,在鄉老復員軍人定補金三縣人均達到365元以上、五區405元以上,均超過省定標準。農村現役軍人家屬優待金納入縣區財政預算,標準達到上年人均純收入水平,優待面達100%。各類優待撫恤金實行專戶管理、社會化發放。優撫對象在宅基地劃撥、住房調整、扶持就業、公房租住中享受優惠優先,軍人在部隊立功得到獎勵。
在整個社會就業困難的情況下,全市狠抓安置計劃落實、拓寬就業渠道、及時制定政策,加強對退役士兵的創業扶持和培訓,轉業干部安置率持續保持100%,城鎮退伍士兵安置率達到90%。2010年,《蘭州市退役士兵職業技能培訓指導意見》出臺,通過實地培訓、一次性培訓、依托機構培訓,使每個退役士兵掌握一門基本技能、取得一本上崗資格證書,提高就業能力,從而進一步推動城鄉一體化的安置改革。
地處省會城市的特殊位置,使蘭州市接收軍隊離退休干部數量占到全省的80%。各級政府多方籌措資金,克服困難,落實軍隊離退休人員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在抓好集中接收安置的同時,成立專門機構解決分散安置軍休干部和無軍籍職工管理難題,無軍籍職工和無經濟收入家屬全部納入醫保。僅城關、七里河兩個區,區財政每年支付無軍籍退休職工的各類補貼就達1000萬元以上。蘭州軍區政治部特意致函蘭州市委市政府,對蘭州市克服困難,積極創造條件,妥善安置蘭州戰區退休干部表示感謝。依托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系統,建起了市、縣區、街道、社區四級聯動的未就業隨軍家屬就業培訓體系,未就業隨軍家屬得到及時免費技能培訓,優先推薦就業,當年隨調軍嫂培訓率達到85%以上。自主創業者給予政策優惠。
通過政府主導、部門和社會各階層參與、結對幫扶,幫助重點優撫對象解決生活、住房、就醫困難。生活困難的優撫對象全部納入城鄉低保。優撫對象的住房優先納入“1+1幫扶”“扶貧整村推進”工程和災后重建、農村危房改造計劃統籌安排,僅近兩年就為160多戶重點優撫對象解決了住房。建立了以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為基礎,以醫療補助、大病醫療救助為補充,醫療優惠、費用減免相配套“三位一體”的全方位、多層次優撫對象醫療保障制度,大大緩解了“醫療難”。“河匯百流,九曲不回,創新創業,和諧共進”,這是當代的蘭州精神。蘭州軍民正以爭創雙擁模范城“七連冠”為目標,軍地攜手,求真務實,開拓創新,不斷提高雙擁工作的整體水平,書寫更加瑰麗的雙擁篇章。 (鄭立麗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