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甘肅省委 甘肅省人民政府
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
(2010年7月14日)
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國發〔2009〕41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0〕29號)和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充分發揮我省旅游資源優勢,做大做強旅游業,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加快發展旅游業的重要意義
(一)加快發展旅游業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我省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是中國旅游標志銅奔馬的故鄉,絲路文化、黃河文化、長城文化、始祖文化、民俗文化底蘊深厚;我省地形地貌復雜多樣,冰川雪峰、大漠戈壁、森林草原、峽谷溶洞、丹霞砂林交錯分布,自然風光獨特;我省是民族交匯融合區,生活習俗、節慶禮儀、宗教信仰各異,民族風情豐富多彩;我省是陜甘寧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紅軍長征的主要途經地和會師地,紅色旅游資源豐富;我省是連接歐亞大陸橋的戰略通道和溝通西南西北的交通樞紐,建設國家重要旅游目的地和集散中心的區位優勢明顯;我省是國家重要的老工業基地、新能源基地、高原特色農業基地和航空航天基地,發展旅游新業態空間廣闊。
(二)加快發展旅游業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尤其是消費結構不斷升級,為我省旅游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進一步擴大對內對外開放,“把旅游業培育成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的發展目標,尤其是“中華民族重要文化資源寶庫”的戰略定位,為我省旅游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我省旅游業持續快速發展,規模不斷擴大,體系日趨完善,功能顯著增強,尤其在現代服務業中的地位日益突出,為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產業支撐;各級黨委、政府認識的深化,思路的拓展,尤其是發展理念的創新,工作措施的強化,為我省旅游業發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和工作基礎。
(三)加快發展旅游業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加快我省旅游業發展是順應經濟社會發展趨勢,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個性化需求,推動消費升級,實現宏觀經濟保增長、擴內需的客觀需要;是發揮旅游業資源消耗低、帶動系數大、就業機會多、綜合效益好的產業特質,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的必然要求;是搶抓發展機遇、發揮比較優勢、壯大特色產業,培育新經濟增長極的現實選擇;是擴大就業、增加收入、提高群眾生活水平,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建設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示范區的重要舉措。各級黨委、政府要進一步增強機遇意識和發展意識,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用更新的思路、更大的力度、更實的舉措,推動旅游業加快發展。
二、總體要求
(四)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深化改革,開拓創新,在思想認識、體制機制、基礎設施建設和投融資政策上要有新突破,立足于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立足于建設文化旅游大省和生態文明省,立足于以人為本、增收富民和構建和諧社會,把加快發展旅游業提升到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樹立“精品絲路、多彩甘肅”旅游新形象,科學制定發展規劃,加快推進項目開發和景區景點建設,培育壯大市場主體,加強宣傳促銷,提升整體形象,提升產業素質,提升服務質量,實現旅游資源大省向旅游產業大省的跨越,把旅游業培育成為現代服務業的龍頭產業和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努力建設中國西部旅游勝地和旅游目的地。
(五)基本原則
——堅持政府主導與市場引導相結合。充分發揮政府宏觀指導、市場監管、政策激勵的主導作用,更加注重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進一步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形成政府調控、行業自律、企業主體、社會參與的發展格局。
——堅持重點突破與區域協調相結合。全面貫徹“中心帶動、兩翼齊飛、組團發展、整體推進”區域發展戰略,優化旅游業發展空間布局,突出旅游精品線路和重點區域開發建設,帶動全省旅游業協調發展。
——堅持產業升級與產業融合相結合。推動觀光游向休閑度假游轉變,不斷開拓旅游產品新領域,創建旅游產業新業態,培育旅游消費新熱點,大力推進旅游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發揮旅游綜合功能,推動旅游產業轉型升級。
——堅持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相結合。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大力發展國內旅游,積極發展入境旅游,有序發展出境旅游,培育大市場,形成大產業,推動大發展。
——堅持加快發展與可持續發展相結合。統籌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提倡綠色消費、低碳旅游,推進節能環保和資源永續利用,走內涵式發展道路,實現速度、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不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六)發展目標
——“十二五”期間,全省旅游經濟總量在“十一五”末的基礎上實現快速增長,增長速度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旅游人數年均增長18%,旅游總收入年均增長20%。到2015年,旅游總收入達到GDP總量的8%,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旅游就業容量進一步增加,每年新增就業2萬人以上。
——到2020年,旅游產業體系更加健全,功能更加完善,產業素質和市場競爭力明顯提高,市場秩序和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產業規模、質量、效益大幅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明顯增強,建成文化旅游大省。
三、主要任務
(七)優化旅游產品體系,實施品牌帶動戰略。按照國家旅游精品線路布局和我省區域發展戰略,充分發揮我省資源優勢,加強區域合作,優化旅游產品體系。打造“321”精品旅游線路,做大做強絲綢之路旅游線、華夏文明黃河旅游線、大香格里拉旅游線等3條國家精品線路,積極培育甘南-隴南-定西-白銀-慶陽紅色旅游、天水-隴南古三國歷史遺跡旅游2條成長型旅游線路,全力建設蘭州、天水、平涼休閑度假旅游圈。培育一批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旅游知名城市、旅游強縣、特色旅游名鎮、A級旅游景區和旅游示范區。把蘭州建成西北重要的區域旅游集散中心,把天(水)平(涼)、酒(泉)嘉(峪關)建成東西兩翼連接周邊省區的區域旅游集散中心。進一步提升敦煌莫高窟、鳴沙山月牙泉、嘉峪關長城、夏河拉卜楞寺、天水麥積山、平涼崆峒山、黃河三峽等景區的知名度,擴大國際影響力;全力推出敦煌雅丹地貌、張掖彩色丘陵、祁連雪山草原、秦安大地灣遺址、臨夏古生物化石等一批具有世界吸引力的新興旅游產品。把宕昌縣哈達鋪鎮、榆中縣青城鎮、永登縣連城鎮、古浪縣大靖鎮、秦安縣隴城鎮、臨潭縣新城鎮等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建成新型旅游小城鎮。建設旅游商品研發基地,建立健全旅游商品設計、生產和供銷體系,開發旅游紀念品、土特產品和大眾旅游商品。研究開發具有地域特色的隴菜體系,提高餐飲在旅游消費中的比重。
(八)大力推進項目開發,實施項目支撐戰略。圍繞擴大規模、強化功能、豐富內涵、提升品質、完善服務、優化環境,選擇比較優勢明顯,對周邊資源具有整合功能,對旅游線路具有支撐作用,對區域旅游具有帶動效應的重點項目,充分運用市場機制,吸引有實力的省內外大企業、大集團加快開發建設,著力打造能夠提升全省旅游品牌效應、年接待游客過百萬人次的核心景區,形成大容量,構建大循環。與此同時,積極推進南梁陜甘邊區蘇維埃政府舊址、會寧紅軍長征會師舊址、臘子口戰役遺址、哈達鋪紅軍長征紀念館、榜羅鎮革命遺址西路軍紀念館等紅色旅游基地建設。加快發展蘭州創意文化產業園、慶陽周祖農耕和民俗文化產業園、臨夏民族文化產業園和絲路文化產業帶。開發建設濕地保護、防沙治沙、高原草原等生態旅游示范區。突出加強旅游配套服務設施建設,重點解決接待能力不足、服務質量不高等問題,全面提升旅游綜合接待能力。加快建設星級旅游飯店和旅游度假村,引進品牌連鎖飯店。2015年蘭州市五星級飯店要達到10家左右,省內其他中國優秀旅游城市都應有五星級飯店。發展壯大旅游汽車公司,2011年高檔旅游汽車達到1000輛左右。加快旅游廁所建設,2011年完成1000座以上旅游廁所改擴建任務,主要旅游景區、旅游餐飲場所、旅游線路沿線的廁所達到國家星級標準,各類經營場所的公用廁所對游客開放。
(九)強化旅游宣傳促銷,實施市場開發戰略。以提升甘肅整體旅游形象為目標,加強旅游宣傳品制作,改善宣傳促銷基礎條件,整合資源和資金,集中捆綁開展國內外宣傳促銷,利用上星衛視、《讀者》雜志等強勢媒體,突出強化“精品絲路、多彩甘肅”的整體旅游形象,實現宣傳的聚合效應、整體效應和放大效應。舉辦各類節會,開展主題宣傳活動,突出文化特色、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景區景點特色,加強營銷策劃,提煉形象鮮明的主題口號,設計特色突出的宣傳標志,豐富活動內容,積極參展促銷,增強宣傳營銷的針對性和時效性。開展主要客源地推介活動,通過設立聯絡處、走出去參展促銷、請進來考察踩線等方式,重點開發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和周邊市場,努力開發臺港澳、日韓等近程市場,積極開發歐美、東南亞等重要市場,培育開發俄羅斯、南亞、中亞等新興市場,擴大市場占有率。開展旅游網絡營銷活動,成立省旅游信息中心,市(州)和重點旅游縣(市、區)及4A級以上旅游景區設立旅游網站,建立旅游網絡信息發布、宣傳推介、咨詢服務系統,開辟旅游宣傳新途徑,培育旅游消費新群體。加強區域合作,進一步強化與主要客源國(地區)和全國旅游機構的旅游協作,實現資源共享、客源共享、市場共享,形成宣傳推介和市場開發的疊加優勢。
(十)加強交通設施建設,實施旅游暢通戰略。把改善交通條件作為發展旅游業的基礎工作和首要任務,加快推進國家高速公路通達重點景區建設步伐。建設蘭州-臨夏-甘南-九寨溝-隴南-天水旅游交通環線,建設敦煌-格爾木高等級公路,打通連接景區的快速通道,對途經4A級以上景區的高速公路設置出入口。開通蘭州與國內重要城市之間的直達列車,旅游旺季增開主要旅游城市之間的旅游專列。增加蘭州、敦煌、嘉峪關至全國主要城市的航線、航班密度,盡快開通蘭州和敦煌國際口岸,開辟蘭州至港臺、日韓等地區和國際航線。加快蘭州、敦煌、嘉峪關、天水和慶陽機場改擴建,新建夏河、隴南、張掖、金昌機場。建設具有鮮明視覺效果和有效引導作用的旅游交通標志系統,2011年完成高速公路沿線和重點景區旅游標志標牌建設。完善重要交通樞紐和二級公路沿線服務區、加油站的旅游咨詢、商店、餐飲等配套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