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甘肅省委宣傳部部長連輯——
未來文化產業將成甘肅支柱產業
蘭州晨報北京訊(特派記者梁峽林 王家安) 2月19日,甘肅建設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的消息在北京正式發布。3月7日,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將甘肅建設成為全國文化大省的話題依然熱度不減。當日,全國人大代表,甘肅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連輯在接受媒體聯合采訪時表示,建設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對于甘肅來說是實現與全國同步小康的重要一步,未來,文化產業將成為甘肅的支柱產業。
圍繞“一帶”,建設“三區”,打造“十三板塊”,今年2月19日,甘肅建設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的消息正式發布,明確甘肅以建設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為平臺,推進文化大省建設。3月7日,在接受在京媒體聯合采訪時,連輯表示,這不僅意味著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而且為甘肅實現文化騰飛提供了新的歷史機遇。
連輯首先就“傳承”與“創新”的關系予以了闡述。他說傳承與創新就像一對矛盾,是相互辯證的關系。我們要利用甘肅的歷史文化資源發展經濟,前提就是要保護它、傳承它。
連輯說,甘肅歷史久遠,文化資源豐富,許多歷史文化遺存,即便在全國范圍也絕無僅有,如果這些資源不加緊保護,再說利用就無從談起,所以傳承首先要保護好,包括進一步發現、發掘、整理等,只有在這樣的基礎上,才能進一步說傳承。連輯說,創新主要是和時代結合起來,和經濟社會發展結合起來,在保護的基礎上,有效利用甘肅文化資源,通過發展文化產業,賦予文化元素商業的價值和經濟的屬性。
談到在傳承與創新的基礎上進一步將甘肅建設成為文化大省,連輯說,“作為經濟欠發達地區,這是甘肅的必然選擇。”他介紹說,甘肅是欠發達地區,以目前的發展水平要在2020年和全國同步進入小康社會,困難較大。如果按照原來的發展模式,一抓農業、二抓工業,再抓戰略產業、服務業等,后勁仍顯不足。“所以我們在設計創新區時就想為甘肅經濟尋找一個新的經濟增長極,最終將這個突破口對準文化。”連輯說,盡管目前甘肅文化產業的規模和水平都不高,占GDP的比例也很小,但借助這次國家新批復的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有能力也有信心將文化產業打造成為甘肅的支柱產業,在未來七到八年的時間里,讓文化產業增加值占到GDP的比重,由現在的1.4%提高到5%以上,讓文化產業成為整個地區社會發展的支柱產業。
連輯表示,在建設步驟上,從現在起到2015年是第一階段,主要是編制出臺總體規劃,一批重點文物得到有效保護,啟動一批重點文化產業項目,公共文化服務明顯改善,使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取得初步成效。2016年至2020年是第二階段,主要目標是使大多數文化遺產得到保護,形成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打造特色文化產業基地和西部現代文化創新發展高地,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