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3工程解讀之二 弘揚始祖文化 建設隴東南文化歷史區
甘肅日報記者 施秀萍
如果說東西狹長的甘肅是“華夏文明的集中帶”,“由天水、隴南、平涼、慶陽構成的隴東南地區,因為匯集了伏羲文化、先秦文化、農耕文化等始祖文化,無疑是‘華夏文明的源頭區’。” 甘肅行政學院院長石玉亭認為,建設以始祖文化為核心的隴東南文化歷史區,是我省建設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的“點睛之筆”。
甘肅始祖文化資源十分豐富:“人文始祖” 伏羲生于天水山區,創八卦、婚配、漁獵、書契記事先河,“一畫開天”創立古老的華夏文明,形成以伏羲文化為本體的華夏民族;周王朝先祖從隴東高原崛起,以農為本,以德治國,奠定了中華民族的農耕文化以及禮儀、道德傳統;秦王朝先祖從隴南山地走向興盛,稱霸西戎,依法立國,鑄造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政治、經濟和文化格局;黃帝于平涼崆峒山向廣成子問治國、養生之道,始有《黃帝內經》。
“架起線,鋪開面,打開點”,這是石玉亭對我省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中一帶、三區、十三板塊建設思路的詮釋。鋪開隴東南這片地面,形成以天水為中心,以始祖文化為重點,以再現農耕和民俗文化為手段,以文化旅游為載體,以文化產業為支撐的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體系,是他對以始祖文化為核心的隴東南文化歷史區建設的定位。
“摸清家底、做好保護,再傳承、展示、創新、發展。”如何鋪開以始祖文化為核心的隴東南文化歷史區這一“面”,石玉亭說,結合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利用現代化手段與技術挖掘、整理文化元素,設計、研發具有“華夏文明源頭性特點”的文化產品;大力實施《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陜甘寧革命老區振興規劃》,以開放、包容的心態,將“公祭伏羲大典”等文化品牌做得更加“閃亮”,使海內外炎黃子孫找到“同根同祖”的文化歸屬感,使隴東南作為尋根祭祖圣地、生態隴南、岐黃故里、民俗慶陽等概念深入全球華人內心。以“華夏文明”的文化大理念,挖掘具永恒性、普適性、有價值的始祖文化符號,建設始祖文化產業園,以影視、動漫等多種形式,生動直觀、立體全面地再現輝煌燦爛的華夏文明與自然和諧的生態文明。
“圍繞伏羲文化、大地灣文化、養生文化、農耕文化、道教文化,建設內涵豐富的始祖文化產業園,帶動文化旅游深度融合!蔽鞅睅煷髧鴮W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伏俊璉指出,建設隴東南文化歷史區,既要囊括“群經之首”《周易》的核心——伏羲八卦、“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龍馬精神、周秦“事功精神”、崆峒問道養生等“始祖”早期的偉大創造和中華文化精髓,又要展現“始祖后人”的創新與延續,既要有“源”, 又要有“流”,體現華夏文明的源遠流長。同時,要統一規劃、整體挖掘,避免各自為陣,避免破壞和浪費文化資源。
“弘揚優秀歷史文化,必須尊重歷史,加強理論基礎研究,避免混淆、偽造歷史,空穴來風!鄙砑嬷腥A伏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的伏俊璉說,中華伏羲文化研究會與西北師大華夏文明傳承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已聯合啟動《伏羲文化大典》項目,從學術、歷史、民俗、考古學等方面全面、深入地研究伏羲文化,為建設隴東南文化歷史區提供翔實的史料依據和科學論證。